中药饮片采购计划审批制度如何严把关?规范流程保障用药安全

一归堂 2025-04-26 科普健康 1606 0
A⁺AA⁻

"张大夫,上次那批黄芪切片怎么有股霉味?""王老板,你们药厂送来的当归掺了太多须根......"在中医药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,我亲眼见过太多因采购失控引发的质量纠纷,最近走访了几家老字号中药房,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在强化一件事——中药饮片采购计划审批制度,这套看似繁琐的流程,恰恰是守护老百姓用药安全的"防火墙"。

行业痛点:采购乱象何时休? 前年某知名药企被曝出"硫磺熏蒸过量"事件,根源就出在采购环节,据中国中药协会数据显示,222年全国抽检不合格中药饮片中,73%存在源头把控不严问题,有的采购员为完成KPI,明知药材农药残留超标仍照单全收;有的供应商将陈货翻新当新货卖,甚至出现"贴牌代工"的灰色产业链。

老药工常说:"药材差之毫厘,药效谬以千里。"我在杭州胡庆余堂调研时,负责人指着墙上的采购流程图解释:"从资质审查到入库检验,每个环节都要像中医问诊般仔细。"他们坚持"三不要"原则:没有溯源码的不要,农残检测不过关的不要,炮制工艺不达标的不要。

三步走构建阳光采购体系

  1. 供应商"体检式"筛选
    优质饮片从选对供应商开始,北京同仁堂的做法值得借鉴:建立"红黄绿"三级档案,连续3年抽检合格的列入绿色通道,出现1次质量问题的黄牌警告,2次不合格直接拉黑,去年他们淘汰了17家供应商,其中不乏合作十年以上的老伙伴。"宁可少赚也要保住招牌",采购总监的话掷地有声。

  2. "盲测+明查"双重检验
    光看资质不够,实操更关键,上海雷允上独创"五维测评法":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性状鉴别(眼看)、显微鉴定(镜检)、薄层色谱(化验)、煎煮对比(试效)、临床反馈(追踪),去年某批次菊花因"冲泡后花瓣松散度不达标"被退回,供应商直呼"比高考还严格"。

  3. 数字化穿透式监管
    区块链技术正在改变传统模式,在广药集团展厅,我看到了"药材溯源魔方":扫描包装二维码,从种植基地经纬度到采收日期,从质检报告到物流轨迹,所有信息秒级呈现,这种"一物一码"管理,让掺假行为无所遁形。

审批制度里的"门道"与"窍门" 实际操作中,审批流程需要把握三个平衡点:

  • 效率与质量:紧急用药需求怎么办?南京金陵药业设置"绿色通道",但需总经理签字+双倍质检。
  • 标准与灵活:遇到《药典》未收录的地方习用药材,成立专家委员会集体审议。
  • 制度与人:定期组织采购人员到产地考察,某连锁药店要求"采购经理每年至少当1个月验收员"。

他山之石:医院药房的"组合拳"
浙江省中医院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:

  1. 建立"饮片质量排行榜",每月公示供应商评分
  2. 实行"末位淘汰制",年度最后两名暂停合作
  3. 开展"盲样挑战赛",各供应商匿名提供样品比拼质量
    去年通过这些措施,饮片抽检合格率从92%提升到98%,患者投诉减少67%。

警惕"审批疲劳症"
制度再好也怕走过场,走访中发现,个别单位存在"签完字就甩手"现象,建议:

  • 推行"谁审批谁负责"终身追责制
  • 每季度突击抽查已入库饮片
  • 设立"吹哨人"奖励机制

写到这里,想起某老中医的感慨:"过去背箩筐收药要辨百草,现在坐办公室更要炼火眼金睛。"中药饮片采购审批不是简单的流程管控,而是守护千年中医药文化的系统工程,当我们在审批单上签下名字时,签下的其实是对千万患者的健康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