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后台好多朋友都在问鼻塞、喉咙干痒的问题,其实这种反复折腾的鼻咽不适,在中医眼里多半和肺气不通、湿热淤积有关,今天给大家掏心窝子讲讲祖辈传下来的调理法子,都是实实在在能落地的干货。
先说说咱们鼻子喉咙这点事,每天呼吸的空气带着灰尘病菌,加上熬夜、重口味、压力大,就像给身体装了隐形炸弹,西医说是慢性炎症,中医看来就是正气不足,外邪趁机占山为王,这时候光靠抗生素压着,不如从根本上把身体的"防火墙"筑起来。
前阵子陪老妈整理药箱,翻出个泛黄的笔记本,上面记着爷爷当年给街坊配的方子,核心就五味药:辛夷花、苍耳子、金银花、麦冬、甘草,这几样看着普通,搭配起来可是大有讲究,辛夷花就像鼻腔清洁工,能把堵在鼻孔的浊气痰湿一点点清理干净;苍耳子专克顽固鼻塞,但它有点小毒,用量要把控好;金银花清热解毒不伤正,麦冬润肺养阴,甘草调和诸药还护胃。
去年邻居王叔被鼻咽问题折磨了大半年,西药吃着见效,停药就反复,我让他试试这个基础方,他非说中药慢,结果才喝三天,就说晚上睡觉终于能痛快呼吸了,当然每个人体质不同,像他这种舌苔厚腻的湿热体质特别对症,要是碰上手脚冰凉的寒性体质,就得把金银花减量,加点桂枝温阳。
配药有门道,煎煮更是技术活,头煎用清水浸泡药材半小时,大火煮开转小火咕嘟20分钟,倒出汤汁再添水二煎,两次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温服,最好饭后半小时喝,免得刺激肠胃,有人嫌苦加冰糖,千万记住别加太多,甜味太重反而影响药效。
日常防护比吃药更重要,建议大家晨起用冷水搓鼻翼36下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办公室常备罗汉果茶,嗓子发痒时抿两口,每周用鱼腥草煮水熏蒸鼻腔,这个土方法看着原始,对付慢性炎症特别管用,还有睡觉枕稍微高点的枕头,能让鼻咽分泌物自然排出,减少细菌滋生。
上个月碰到个小伙子,鼻咽不适伴随口臭,自己乱买清热药吃坏肚子,其实看他舌淡苔白,分明是脾胃虚寒,应该用党参、茯苓这类健脾祛湿的药,这就提醒咱们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千万别看别人吃什么自己也跟风,拿不准的时候,还是要找正经中医把脉问诊。
现在市面上打着"古法秘制"旗号的中成药特别多,但很多都加了西药成分,大家买药时一定要看配料表,但凡写着"XX提取物"的都要留个心眼,真正地道的中药饮片,闻着应该有天然植物香气,泡出来的汤色透亮不浑浊。
说到底,鼻咽健康反映的是整个呼吸道的防御能力,那些长期抽烟喝酒、爱吃重油重辣的朋友,光靠吃药吊命不如趁早改习惯,我认识位老中医,七十多了声如洪钟,人家坚持三十年用盐水漱口,雷打不动七点起床练八段锦,这份自律才是养生真谛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,很多年轻人开始学老一辈用纱布袋装药材随身带着闻,辛夷花的辛香确实能醒神通窍,但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,真想断根,还得把作息调规律了,三餐清淡些,少熬夜追剧,毕竟身体这台机器,平时勤保养才能少进维修站。
写这些不是让大家迷信中药,而是提供多一种调理思路,现代人压力大山大,鼻咽问题十有八九是生活方式病,与其到处试偏方,不如从今晚早点睡觉、明天多喝水这些小事做起,实在难受了,再找专业医师开个对证方子,这才是最稳妥的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