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肃中药材价格坐过山车!当归暴涨50%背后藏哪些猫腻?

一归堂 2025-04-26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老张,你家的当归还卖不卖?"清晨六点,陇西中药材交易中心的摊主王麻子揉着通红的眼睛,第5次拨打药农老张的电话,这已经是他本周第三次询价,前两次对方坚持要价每公斤85元,比他上周收购价整整高了20元。

这样的场景正在甘肃各大中药材市场频繁上演,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,甘肃产当归统货价格已突破120元/公斤,较去年同期暴涨53.6%,党参、黄芪等大宗药材价格也创下近五年新高,这场突如其来的"涨价风暴",正搅动着全国中药材市场的神经。

天灾人祸双重夹击下的"疯狂药材" 在岷县当归种植基地,药农李大姐指着龟裂的土地直叹气:"去年这时候雨水多得能划船,今年滴雨不见,我家三亩当归苗死了七成。"极端天气成了本轮涨价的第一推手,气象数据显示,2023年甘肃中药材主产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2%,连续高温导致当归抽薹率激增,实际产量预计下滑35%。

更让人揪心的是采收季的"用工荒",9月本该是繁忙的采收期,但在漳县某种植基地,包工头老刘却带着挖掘机在地里转圈:"去年挖药师傅日薪180元,今年涨到300元都没人干!"人工成本同比上涨67%,直接推高了种植成本。

资本围猎下的"囤积游戏" "现在仓库里存着50吨当归,就等着过年前后出手。"做药材生意二十年的陈老板向记者透露行业潜规则,在定西某物流园冷库,存放着价值上亿的中药材库存,资本嗅到涨价风声后,大量游资涌入囤货,某私募机构甚至专门成立"中药材指数基金",这种金融玩法让传统药市平添变数。

产业链上的"多米诺效应" 在陇西某中药饮片厂,厂长正对着空荡荡的原料库发愁:"订单排到明年三月,但库存只够维持两周。"上游涨价潮正沿着产业链传导,某知名中成药企业采购总监透露,他们生产的补气养血类药物,仅原材料成本就飙升28%,不得不暂停接新订单。

药农的"甜蜜烦恼" 虽然药价飞涨让种植户钱包鼓起,但宕昌县药农老马却高兴不起来:"去年种了五亩当归全烂在地里,补种的党参又赶上干旱。"暴利背后暗藏风险,盲目扩种可能导致明年供过于求,更棘手的是,年轻劳动力持续外流,50岁以上药农占比达73%,传统种植技艺面临失传危机。

破局之路在何方? 面对乱局,甘肃已启动中药材储备调节机制,在渭源、民乐等地新建万吨级储备库,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透露,将推广"订单农业+保险"模式,药农可通过"价格保险"锁定收益,陇西正在建设国家级中药材期货交割库,试图用金融工具平抑价格波动。

站在陇西中药材交易中心的观景台俯瞰,满载药材的货车仍络绎不绝,这场价格风暴终将过去,但暴露出的生产粗放、信息滞后、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,正倒逼整个产业升级变革,当药香散去,或许我们将迎来更规范、更可持续的中药材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