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物类中药名称及图片大全!这些活药材你认识几个?

一归堂 2025-04-26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朋友们,今天咱们来扒一扒那些藏在中药里的“动物明星”!从蝉蜕到鹿茸,从水蛭到穿山甲,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动物,摇身一变成了治病救人的“中药大咖”,别以为它们只是晒干切片那么简单,背后可藏着老祖宗的大智慧!下面这份超全指南,带你见识动物类中药的神奇世界,文末还有实用使用贴士,赶紧收藏!


昆虫界的“隐身高手”——蝉蜕

别名:知了壳、金牛儿
来源:蝉的幼虫羽化后留下的壳
功效:疏散风热、明目退翳,专治感冒发烧、眼睛红肿
趣味冷知识:古人认为蝉蜕是“金蝉脱壳”的象征,能让人“重生”!现代研究发现它含钙量超高,磨粉补钙也靠谱。
使用注意:体质虚寒的人慎用,毕竟蝉儿可是靠“吸树汁”长大的清凉派。


五毒之首的“猛药”——蜈蚣

别名:百足、天龙
来源:干燥全体(别怕,炮制后毒性降低)
功效:祛风镇痉、攻毒散结,风湿骨痛、癫痫抽搐都找它
民间偏方:泡酒治关节炎,但千万别自己瞎试!剂量大了可能“嗨”过头。
图片联想:浑身黄褐色条纹+弯弯的獠牙,像不像迷你版恐龙?


地里的“活蚯蚓”——地龙

别名:曲蟮、土龙
来源:蚯蚓的干燥体
功效:清热定惊、通络平喘,哮喘、高热抽搐全靠它“钻”进病灶
奇葩用法:新鲜地龙捣碎敷腮腺炎,消肿快得像开了2倍速!
小贴士:抓蚯蚓当药材?记得选远离污染区的“健康虫”。


水中“吸血鬼”——水蛭(蚂蟥)

别名:蚂蟥、肉钻子
来源:淡水蛭的干燥全体
功效:破血逐瘀,心脑血管病、跌打损伤的“清道夫”
惊悚细节:活体水蛭能钻进皮肤吸血,但入药前会被“饿”到干净,放心用!
争议点:有人觉得残忍,但中医说它“以毒攻毒”,救过不少人命。


蟾蜍的“毒液”——蟾酥

别名:蛤蟆浆、癞蛤蟆毒
来源:蟾蜍耳后腺分泌物
功效:强心止痛、麻醉消肿,牙疼、咽喉肿痛的“天然止疼药”
制作过程:挤毒时蟾蜍会痛苦挣扎,现代多用人工养殖减轻伤害。
温馨提示:别手贱去摸野生蟾蜍!毒液沾眼可能失明。


贵族药材“鹿茸”

别名:鹿角尖、血茸
来源:梅花鹿未骨化的幼角
功效:补肾壮阳、强筋健骨,肾虚腰疼、免疫力低的“续命神器”
奢侈细节:顶级鹿茸一片难求,假货常用鹿角胶冒充,买时擦亮眼!
食用建议:炖汤、泡酒最经典,但高血压患者悠着点。


传说中的“麝香”

别名:当门子、脐香
来源:林麝香囊中的分泌物
功效:开窍醒神、活血通经,中风昏迷、难产急救的“救命仙丹”
残酷真相:取香需杀麝,现多用人工合成替代,野生麝已濒危!
影视梗:宫斗剧里“麝香害人”不全是瞎编,过量真能滑胎。


穿山甲的“鳞片”

别名:鲮鲤甲、山甲片
来源:穿山甲的鳞甲
功效:活血消癥、通经下乳,乳腺炎、肝硬化的“攻坚兵”
争议漩涡:因滥捕濒临灭绝,220年已被中国药典除名,别再用了!
替代方案:猪蹄甲、龟甲效果类似,环保又合法。


其他小众动物药

  1. 僵蚕:白僵菌感染的蚕宝宝,祛风解痉治面瘫。
  2. 刺猬皮:制革大师的“防铠甲”,胃溃疡、遗精的克星。
  3. 鸡内金:鸡胗里的“黄金铠甲”,消食化积比山楂猛!
  4. 阿胶:驴皮熬的“固体黄金”,补血圣品但别迷信“水煮驴皮”。

使用动物类中药的“避坑指南”

  1. 毒性警惕:蜈蚣、蟾酥、水蛭等需炮制后用,别盲目自治。
  2. 拒绝野货:非法猎捕的动物药可能有寄生虫或病毒。
  3. 对症才灵:不是所有动物药都补身,乱吃可能“火上浇油”。
  4. 替代品多:现代科技能合成或找到植物替代,别执着稀有野生动物。

写在最后

动物类中药就像一把双刃剑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