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发现很多宝妈都在问孩子鹅口疮的事儿,其实这个白色奶瓣状的口腔溃疡,在中医眼里就是"雪口"病,咱们老祖宗对付这种毛病可有一套,今天就给大家说说怎么用中药调理。
先得搞清楚娃为啥会长这个,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突然嘴巴里长白膜,十有八九是妈妈吃得太上火了,这时候可以用棉签蘸点冰硼散,这个药店几块钱一瓶的紫色粉末,含冰片和硼砂,能快速止痛,不过要注意别碰到宝宝喉咙,小婴儿最多用两天就要停。
要是反复不好,就得考虑是不是脾胃积热了,我邻居家娃当时用了个土方子:拿3g黄连泡水,用干净纱布蘸着擦患处,一天三次,黄连苦寒能清热燥湿,但千万别直接给娃喝,太苦会伤胃,擦完记得用清水漱口,不然嘴里发麻孩子会哭闹。
大点的孩子可以试试淡竹叶煮水,抓一把淡竹叶加冰糖,像煲茶那样煮给孩子当水喝,这东西清心火特别管用,我家二宝那会儿舌头全是白苔,连喝三天就见效了,注意别放太多,5克左右就行,煮出来有点微黄最好。
有些体弱的宝宝属于虚火上浮,这种情况要用制霉菌素配合参苓白术散,中成药选无糖型的,一次半包冲水喝,我表姐家双胞胎就是这种体质,医生让她把药粉调成米糊喂,两周就断根了。
哺乳期妈妈特别要注意,自己上火娃就遭罪,推荐喝蒲公英野菊花茶,各抓5克煮水,每天当茶饮,这两个都是药食同源的,不影响喂奶,我同事当时乳头皲裂加上娃鹅口疮,喝了三天就好多了。
预防方面有个笨办法但管用——每次喂奶后用手指缠纱布沾温水擦宝宝口腔,特别是舌苔和上颚部位,轻轻擦掉奶渍,很多反复感染的都是奶垢堆积引起的,这个习惯坚持到添加辅食特别好。
成年患者要注意区分,如果是长期熬夜导致的,建议用吴茱萸打粉调醋敷脚心,睡前敷上,第二天起来揭掉,引火下行效果杠杠的,但皮肤敏感的人要谨慎,可以先小面积试试。
最后提醒一句,如果白斑扩散到咽喉或者伴随发烧,千万别自己乱用药,去年小区有个娃拖了半个月,结果发展成败血症,这种极端案例虽然少见但不能大意,一般正确用药三天没好转,就要赶紧去医院查血常规了。
平时多观察宝宝舌苔,正常应该是淡红薄苔,如果突然变厚发白,马上调整饮食,少吃肉多吃冬瓜薏米,保持奶瓶奶嘴消毒彻底,梅雨季潮湿的时候可以适当晒晒太阳杀菌,记住这些小窍门,鹅口疮真没那么可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