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儿黄疸不用慌!老中医推荐的退黄药膳汤谱,宝妈必收!

一归堂 2025-04-26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后台收到好多新手宝妈的私信,都是关于宝宝黄疸的焦虑:"娃出生一周了皮肤还黄黄的""医生让照蓝光但听说对眼睛不好""有没有安全有效的祛黄方法?"作为过来人,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揪心的感觉,今天请出我家三代中医传承的姥爷,给大家整理了几个温和有效的退黄古方,全是当年接生婆传给姥姥的压箱底秘方!

黄疸不是病,但处理不当会伤娃 很多宝妈看到宝宝皮肤发黄就慌了神,其实60%的足月宝宝都会经历生理性黄疸,记得我姐家大宝那会儿,整个月子期全家都盯着小家伙的眼皮看,生怕错过变化,中医认为这多是胎毒未清,湿热郁结在肝胆,就像家里窗户关久了积的那层灰,及时清理就不会留隐患。

祖传退黄三剑客,厨房里就能找到

  1. 玉米须煮水(最适合轻微黄疸) 这个方子最简单,月嫂王姐教我的时候还说她老家管这叫"龙须茶",抓两把新鲜玉米须(药店干的也行),加水煮开后转小火熬15分钟,晾到37度左右用奶瓶喂,每天2-3次,隔壁张婶家孙子喝了三天,眼白就不那么黄了,注意要用糯玉米须,甜玉米的效果差些。

  2. 茵陈鲫鱼汤(经典祛湿退黄方) 这个搭配绝了!茵陈15克(中药店买饮片就行)+活鲫鱼半条,加水没过食材炖40分钟,鱼肉捣烂拌米粉,汤水装奶瓶喂,关键在鱼一定要现杀的,我们这边渔市老李都知道给带孩子的留鲜货,去年表妹家双胞胎喝了五天,黄疸值从18降到8,比照蓝光的恢复得还快。

  3. 蒲公英蒸蛋(辅助调理体质) 野蒲公英根5根洗净切碎,打两个土鸡蛋搅拌均匀,上锅蒸8分钟,每天当辅食吃半个,剩下的放冰箱冷藏,这方子特别适合热性体质的宝宝,舌苔厚、眼屎多的尤其管用,村里刘大夫说这叫"青黄相接",连着吃三天就能看见变化。

这些坑千万别踩,9%的宝妈都中过招

  1. 别盲目信偏方!去年表嫂听信某音上的"艾草泡澡治黄疸",结果宝宝皮肤过敏起红疹,吓得连夜送医院,老辈人说的"黄酒擦身"更是要不得,酒精会通过皮肤吸收,对宝宝大脑发育有影响。

  2. 喂药时间有讲究!山西赵姐家宝宝就是总在喂奶后喂药,结果吐得厉害,正确做法是空腹时喂,喝完药半小时后再喂奶,这样吸收最好,可以用2ml针管慢慢推进嘴里,别呛着宝宝。

  3. 要会分辨病理性黄疸!如果宝宝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,或者两周后还不消退,伴随发烧、嗜睡、拒奶,这时候必须马上去医院,我同事家孩子就是耽误了治疗,后来查出胆道闭锁,现在想想都后怕。

实战经验分享:这样搭配见效快

  1. 早晨8点:玉米须水30ml(温服)
  2. 中午12点:茵陈鲫鱼汤50ml(少量多次喂)
  3. 下午4点:蒲公英蛋黄羹(只吃蛋黄)
  4. 晚上8点:益生菌冲剂(调节肠道)

记得要配合晒太阳,每天上午9-10点,隔着玻璃晒后脑勺和小脚丫,每次15分钟,有个细节特别注意:喂药期间妈妈要忌口,少吃南瓜、胡萝卜这些发黄的食物,多吃冬瓜、莲藕这类清热利湿的。

特殊情况处理指南 遇到母乳性黄疸别慌!可以先停母乳24小时观察,期间用吸奶器保持泌乳,如果黄疸下降就是母乳性黄疸,继续哺乳时搭配上面药方就行,混合喂养的宝宝要注意记录每次便便颜色,金黄色带颗粒说明消化好,墨绿色可能是受凉了。

最后提醒各位宝妈,这些方法适合轻度黄疸(经皮测黄疸值<15mg/dl),如果数值过高或者持续不退,该住院治疗还是要去,我家二宝那会儿就是中西医结合,上午照蓝光下午喝药膳,三天就出院了,记住咱们的老祖宗智慧,但更要科学使用,祝所有宝宝都能白白嫩嫩健健康康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