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我在小区遛弯,发现花坛边上冒出一簇紫色小花,刚想夸句"这野花挺漂亮",就被邻居王奶奶拦住了:"可别小看它,这是正经中药材!"她随手摘下一株,"瞧见没?这就是夏枯草,能清火明目呢。"
要说这夏枯草,名字实在有意思,夏天枯萎的草?可它明明顶着小花活得挺精神,其实人家全名叫"夏枯球",每到芒种时节,别的草木疯长,它却主动退场,把营养全攒在果子里,这份"急流勇退"的智慧,倒暗合中医讲究的阴阳平衡之道。
我翻过医书才知道,这不起眼的野草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就挂了号,老中医说它"禀纯阳之气,得阴气而枯",听着玄乎,说白了就是专治各种上火症状,记得去年立秋前后,我总熬夜写稿,脖子后面长了个硬疙瘩,去中医院抓了几包夏枯草煮水,当茶喝两天居然消下去了。
市面上常见的夏枯草分两个版本:野生的和种植的,行家教我辨别窍门:野生的茎秆细,表面有白毛;种植的粗壮些,断面发黄,不过甭管哪种,熬出来的汤都带着股特殊的草香,比凉茶好喝多了。
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配伍搭档,广东人拿它和桑叶、菊花组CP,制成大名鼎鼎的夏桑菊颗粒,北方老太太常把它和决明子搭着泡茶,说是"明目双雄",我试过加冰糖炖梨,润肺效果翻倍,特别适合雾霾天喝。
不过这草脾气有点倔,寒性体质的人得多注意,有次闺蜜大姨妈期间喝了夏枯草茶,结果肚子疼得直打滚,老中医叮嘱:它就像个严格的纪律委员,体内有实火时它是良药,虚火旺的人可得悠着点。
最近逛药店发现个新趋势——夏枯草提取物做成的护肤品,导购员说它能调节皮脂分泌,对痘痘肌特别友好,想起大学室友用夏枯草煮水洗脸,那股淡淡的药香确实比化学洗面奶安心多了。
要我说,这满大街的野草能成中药界的宠儿,靠的就是肯吃亏的精神,别的植物都在争艳,它却懂得适时收敛,把生命力转化成治病救人的能量,下次看见路边的夏枯草,可不敢再叫它"枯草"了——毕竟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中药界"隐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