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总有不少姐妹私信问我:“血崩吃中药真的能治好吗?”“西医让刮宫,能不能喝中药代替?”今天咱们就敞开了聊,从中医角度掰开揉碎讲讲这事儿。
先搞明白"血崩"到底是啥
很多姐妹一听说"血崩"就慌得不行,其实中医里的"崩漏"和大家想象的大出血不完全一样,它分为两种:
- 崩:像洪水决堤,月经突然量大到止不住(比如2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)
- 漏:像水龙头滴漏,非经期断断续续出血半个月都不停
西医叫"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",但中医更看重背后的原因,我见过16岁高中生压力大导致的血热妄行,也见过40岁姐姐熬夜加生冷食物吃出的脾不统血,病因不同,治法天差地别。
中药调理的3大优势和2个坑
优势1:辨证施治,千人千方
去年有个姑娘找我,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增厚要刮宫,她吓得直哭,脉象却是典型的脾虚(舌头淡有齿痕,浑身没劲),开了党参、白术、阿胶配三七粉,止血同时补气摄血,喝了7天血就少了,这种针对体质的调理,西药激素确实难做到。
优势2:副作用相对小
不像避孕药、黄体酮这些激素药,中药用的是当归、熟地、艾叶这些草本,但别以为中药就是保健品!剂量不对或乱配伍照样伤人,必须找靠谱医生开方。
优势3:防复发有绝招
血崩止住后,中医会趁热打铁调周期,比如肾阴虚的会让吃六味地黄丸巩固,肝郁气滞的搭配逍遥丸,把身体基础打好,避免下个月又崩。
坑1:急症不能光靠中药
如果是鲜血哗哗流伴有血块,头晕心慌,这时候别傻乎乎等着煎汤药!必须先去医院输液止血,中药只能作为辅助,我表姐当年就是拖成重度贫血,住院输了400cc血才缓过来。
坑2:偏方害死人
不知道哪个短视频学的,自己买阿胶炖黄芪,结果越喝血越多,阿胶是补血的,但崩漏初期要用三七这类化瘀止血药,补错了反而留邪,还有人听信"黑木耳止血",结果膳食纤维划伤肠道,肠子都黑了...
中医对付血崩的5种经典思路
-
脾不统血型(最常见)
- 症状:血色淡、乏力、食欲差
- 必用药:炙黄芪30g+炒白术15g(补气摄血)
- 食疗方:山药红枣粥+少量红糖(忌放百合绿豆)
-
肾阳虚型
- 症状:腰膝酸冷、夜尿多、血暗红
- 必用药:鹿角霜10g+艾叶炭10g(温经止血)
- 注意:经期停服阿胶糕,改喝羊肉汤
-
血热妄行型
- 症状:血鲜红、舌苔黄、心烦口渴
- 必用药:生地榆15g+丹皮10g(凉血止血)
- 禁忌:辣椒、榴莲、桂圆一律封杀
-
血瘀型
- 症状:血块多、腹痛拒按
- 必用药:三七粉3g冲服+益母草15g(化瘀止血)
- 提醒:别自行吃藏红花,量大会崩得更猛
-
气血两虚型
- 症状:反复出血导致面色苍白
- 必用药:红参10g+仙鹤草30g(补气固脱)
- 食疗:每天蒸龙眼肉(去核)当零食
真实案例告诉你中药怎么起效
案例1:考研女生压力性崩漏
22岁小雨连续三个月复习到凌晨2点,考试前突然大出血,舌红少苔明显阴虚火旺,开方:
- 生地15g 玄参10g 麦冬10g(滋阴降火)
- 地榆炭15g 贯众炭10g(凉血止血) 喝了5剂血止住,后续用女贞子、墨旱莲熬膏调理,现在研一了也没复发。
案例2:产后恶露不尽变崩漏
35岁王姐剖腹产后42天还淋漓出血,B超显示宫腔残留,她死活不肯清宫,脉沉细属于气虚血瘀,配药:
- 炒蒲黄10g(化瘀) + 炮姜6g(温经)
- 黄芪30g(补气) + 荆芥炭10g(引血归经) 早晚各一次,配合热敷小腹,三天就干净了。
关键忠告:这样做才能不花冤枉钱
-
先确诊再吃药 去医院做B超排除子宫肌瘤、内膜病变,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贫血,别学那个小红书博主,宫外孕当崩漏治,差点出大事。
-
别迷信"古方治大病" 有人拿《傅青主女科》的"固本止崩汤"自己抓药,结果方子里的当归在出血期根本不能用!中医讲究加减变化,照搬古籍容易吃错。
-
止血后必须调周期 血止住只是开始,后面要用3个月时间:
- 卵泡期:补肾填精(熟地、枸杞)
- 排卵期:疏肝理气(柴胡、香附)
- 黄体期:健脾益气(党参、茯苓)
-
备好应急方案 家里常备云南白药胶囊(保险子超有用),半夜突然出血可以先吃2粒应急,白天再去找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