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回老家,在后山采药时撞见个稀罕物——岩缝里钻出一丛绿油油的草,叶片像芋头叶却带着银灰色花纹,最特别的是叶尖挂着晶莹的"水珠子",正琢磨这是啥宝贝,隔壁王婶路过瞧见了:"哟,这不是滴水珠嘛!以前你奶奶常用这治毒疮......"
要说这滴水珠啊,可是咱们山里人的老相识,它学名叫滴水参(Pinellia cordata),在云贵川的深山老林里默默生长了千百年,别看它个头不大,浑身都是宝,尤其是那能"流泪"的本事,藏着治病救人的大智慧。
会"哭"的野草藏着大玄机
您细看这植物,清晨时分叶片会渗出露珠似的水珠,这可不是普通的晨露,老辈人说这是天地灵气凝结的"药引子",遇上毒蛇咬伤的紧急情况,有经验的采药人会揪几片叶子揉碎敷在伤口上,那些水珠就像天然消毒剂,能缓解毒素蔓延。
去年我们村老张被竹叶青咬了小腿,医院救护车迟迟不来,还是他儿子机灵,跑到后山扯了把滴水珠,学着祖传法子捣烂敷上,说来也奇,不到半小时红肿就消下去大半,保住了一条腿,当然这只是应急,正经还得去医院打血清,可这野草的功劳大家看得真真儿的。
祖传药方里的"消肿圣手"
在民间偏方里,滴水珠堪称"万能消炎药",前年我表嫂哺乳期乳腺炎,乳房肿得像个石头饼,疼得直掉眼泪,老中医开了个简单方子:鲜滴水珠捣烂加蜂蜜调匀,敷在硬块处,才用了三天,那肿块就像春雪见太阳似的化开了。
村里摔伤扭伤更是家常便饭,记得小时候见爷爷把滴水珠根茎泡在白酒里,做成药酒,谁家娃磕着碰着了,倒点药酒揉揉,青紫很快就散了,不过要说清楚,这根茎有毒可不能内服,外用也得掌握分寸。
城里人不知道的"美容秘方"
现在城里姑娘流行敷芦荟胶,咱山里姑娘有更天然的法宝,清明前后摘的嫩滴水珠叶,晒干磨成粉掺在蛋清里,这可是比玻尿酸还管用的"绿色面膜",邻村翠花脸上长痘留疤,坚持敷了半个月,皮肤透亮得像剥壳鸡蛋。
最绝的是治脚气,去年我姑父被香港脚折磨得不行,试遍药店药膏都没断根,后来还是老中医支招:鲜滴水珠煮水泡脚,连泡七宿,您猜怎么着?那些糜烂的创口居然慢慢收口结痂,现在半年过去都没复发。
采药人的"生死规矩"
虽说滴水珠是宝,但采药有采药的讲究,老辈人常说"七月半,莫上山",这时候正是滴水珠结果的时候,根茎药性最猛,采药得用竹片挖,不能伤根须,还要留些种苗,最要紧的是戴手套——这植物全株有毒,汁液沾到皮肤上立马火辣辣地疼。
去年有个城里来的驴友,看见滴水珠新奇,徒手掰叶子玩,不到半小时整个手掌肿得馒头似的,吓得直奔卫生所,所以说啊,大自然的馈赠虽好,也得守着规矩来。
现代研究揭开千年秘密
别以为这野草只会土方治病,人家可是有科学依据的,省城医学院研究发现,滴水珠含有独特的甾体皂苷成分,抗炎效果比激素类药物还强三分,而且没有副作用,现在药店卖的"复方滴水珠膏",就是提取它的有效成分做的新药。
不过话说回来,再好的药也得对症,就像我二叔去年咳嗽老不好,听说滴水珠能止咳,直接嚼了片叶子,结果半夜上吐下泻送急诊,所以啊,偏方虽好,用前还得找大夫搭个脉。
写到这里,窗外又飘起细雨,看着瓶瓶罐罐里晾着的滴水珠标本,突然想起王婶说的:"这世间草木啊,活着时给大地添绿,死了还能入药救人,比咱们这些俗人活得明白多了。"您说是不是这个理?家里要是备着点晒干的滴水珠叶,遇上蚊虫叮咬、小磕小碰,说不定真能派上大用场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