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健中药,功效作用与禁忌全解析,守护健康有讲究

一归堂 2025-03-22 科普健康 1636 0
A⁺AA⁻

在当今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,保健中药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,成为许多人调理身体、预防疾病的首选辅助手段,这些传统中药蕴含着千年智慧,其功效广泛而独特,但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禁忌,了解清楚才能让它们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健康。

常见保健中药及其功效作用

(一)人参

人参向来被誉为“百草之王”,具有大补元气、复脉固脱、补脾益肺、生津养血、安神益智等功效,对于体虚欲脱、肢冷脉微、脾虚食少、肺虚喘咳、津伤口渴、内热消渴、气血亏虚、久病虚羸、惊悸失眠、阳痿宫冷等症状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,现代研究表明,人参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、提高抗疲劳能力、改善心血管功能,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,有助于缓解压力、提高工作效率,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,适当服用人参可以缓解疲劳、增强记忆力,提升工作状态。

(二)枸杞

枸杞是人们熟知的养生佳品,具有滋补肝肾、益精明目的功效,常用于虚劳精亏、腰膝酸痛、眩晕耳鸣、阳萎遗精、内热消渴、血虚萎黄、目昏不明等症状,它富含丰富的β - 胡萝卜素、维生素 E、枸杞多糖等营养成分,具有抗氧化、抗衰老、调节免疫、保护肝脏等作用,尤其是对于经常用眼过度、眼睛干涩的人群,枸杞中的β - 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视黄醛或视黄醇,有助于保护视力、缓解眼疲劳,是日常护眼养生的良药。

(三)黄芪

黄芪以补气升阳、固表止汗、利水消肿、生津养血、行滞通痹、托毒排脓、敛疮生肌为主要功效,适用于气虚乏力、食少便溏、中气下陷、久泻脱肛、便血崩漏、表虚自汗、气虚水肿、痛疽难溃、血虚萎黄、内热消渴、慢性肾炎蛋白尿、糖尿病等症状,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促进造血功能,还具有降血压、保肝、利尿等作用,一些容易感冒、免疫力低下的人群,服用黄芪可以起到益气固表的作用,减少外感疾病的发生几率;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,黄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尿蛋白,保护肾脏功能。

(四)当归

当归被称为“补血第一药”,具有补血活血、调经止痛、润肠通便的功效,常用于血虚萎黄、眩晕心悸、月经不调、经闭痛经、虚寒腹痛、风湿痹痛、跌扑损伤、痈疽疮疡、肠燥便秘等病症,它含有挥发油、阿魏酸等多种成分,能够促进造血功能,抗血栓形成,调节血脂,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,对女性月经不调、痛经等问题有很好的调理作用,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,使面色红润有光泽,对于产后女性来说,当归是常用的滋补药材,可帮助补充气血、促进身体恢复。

保健中药的使用禁忌

(一)人参

  1. 实证、热证忌服:人参性温,凡属实热证,如发热、咽喉肿痛、痰黄黏稠、舌苔黄腻等症状者不宜服用,以免加重病情。
  2. 高血压患者慎用:部分高血压患者服用人参后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,尤其是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,应谨慎使用,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辨证用药。
  3. 不宜与藜芦同用:中药学中有“十八反”的说法,人参反藜芦,两者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,降低药效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  4. 青少年不宜盲目服用: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身体较为旺盛,一般无需额外进补人参,除非有特殊体质虚弱的情况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
(二)枸杞

  1. 脾胃虚弱、腹泻便溏者慎用:枸杞虽有一定的滋补作用,但其滋腻之性可能会加重脾胃负担,导致消化不良、腹泻等症状加重,对于这类人群,可先将脾胃调理好后再适量食用枸杞。
  2. 过量服用:过量食用枸杞可能会导致上火,出现眼睛红肿、口干咽燥、流鼻血等上火症状,每天食用量不宜超过 20 克,可根据个人体质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。
  3. 感冒发烧时不宜服用:感冒期间人体处于外邪入侵的状态,此时服用枸杞可能会使邪气难以祛除,不利于感冒的康复,甚至可能加重病情。

(三)黄芪

  1. 表实邪盛、气滞湿阻、食积停滞、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者忌用:黄芪具有固表止汗、益气升阳等作用,实证患者服用后可能会使邪气更盛,加重病情,感冒初起伴有发热、咳嗽、咳痰等症状且有表邪未解时,不宜使用黄芪。
  2. 阴虚阳亢者慎用:阴虚阳亢者本身阴液不足而阳气相对偏亢,服用黄芪可能会进一步加重阴虚火旺的症状,如口干舌燥、五心烦热、潮热盗汗等。
  3. 孕妇使用需谨慎:虽然黄芪对孕妇有一定的益处,如可补气安胎,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,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。

(四)当归

  1. 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:当归质地滋腻,这类人群服用后可能会使脾胃运化失常加剧,导致腹胀、腹泻等症状加重。
  2. 孕妇使用注意:当归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,孕妇在怀孕早期和有流产倾向时,应谨慎使用,以免引发流产,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,如产后瘀血阻滞等情况,经医生辨证后可适当使用当归进行调理。

如何正确选用保健中药

(一)辨证论治

中医强调辨证论治,即根据个人的体质、症状、舌象、脉象等综合判断身体状况,然后选择适合的保健中药,同样是体虚,有的人是气虚为主,表现为气短懒言、乏力自汗等,这时可选用黄芪、人参等补气药;如果是血虚为主,如面色苍白、头晕眼花、心悸失眠等,则可选择当归、熟地等补血药,在使用保健中药前,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,进行准确的体质辨证,避免盲目跟风用药。

(二)遵循剂量和用法

保健中药并非用量越大越好,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剂量要求和使用方法,人参一般用量为 3 - 9 克,另煎兑服;枸杞子用量为 6 - 12 克;黄芪用量根据不同病症和用途有所差异,一般为 9 - 30 克等,而且有些中药需要先煎、后下、包煎等特殊处理,如矿石类中药石膏一般需先煎,薄荷等芳香类药物需后下,以保证药效和用药安全。

(三)注意配伍禁忌

中药配伍有严格的禁忌原则,除了上述提到的“十八反”“十九畏”等外,还有一些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,在组方时,若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,需考虑它们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,如桂枝与赤芍配伍可调和营卫,而乌头与半夏配伍则属于相反药物禁忌,在自行使用保健中药时,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不熟悉的药物,如需配伍使用,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。

保健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,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,只有深入了解它们的功效作用与禁忌,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原则,才能真正发挥其保健养生的价值,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带来的健康风险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需求,科学合理地选用保健中药,让它们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得力助手,助力我们迈向更加健康长寿的人生之路,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,我们也期待对保健中药有更全面、更精准的认识和应用,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,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