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哎呦喂,这肚子又开始翻江倒海了!"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这种抓心挠肝的疼,每次疼起来都怀疑人生,这时候总有人跳出来说:"喝点中药调理吧!"可问题来了——喝中药到底能不能治肚子疼?作为被中药救过命的过来人,今天我必须掏心窝子聊聊这事儿。
肚子疼的"真凶"有多少? 上个月闺蜜小敏突然抱着热水袋来找我,脸色白得跟纸似的,原来她连着三天半夜被疼醒,上吐下泻,我俩赶紧跑医院,检查结果把我俩惊得下巴都要掉了——急性肠胃炎+胃溃疡前期!医生说这姑娘硬是把奶茶当水喝,冷饮当饭吃,活该遭罪。
其实肚子疼这回事,就像个会伪装的特工,可能是吃坏肚子的急性肠炎,也可能是压力山大闹脾气的肠易激综合征,更有可能是悄悄潜伏的胃溃疡、胆囊炎甚至妇科问题,去年我表姐就是总当痛经处理,结果拖到黄体破裂差点出大事,所以说啊,别以为忍忍就过去,有些疼真是身体在拉警报!
老祖宗的药罐子里藏了啥秘密? 记得小时候偷喝过爷爷的褐色苦汤药,当时只觉得舌头都要麻掉了,后来学医才懂,中医眼里的肚子疼根本不是一种病,就拿最典型的"寒邪入腹"师傅号脉时总会盯着舌头看半天,要是舌苔白腻、手脚冰凉,基本断定是贪凉惹的祸,这时候开的方子准有干姜、附子这些大热药,配上几片陈皮理气,就像给肚子里点了个小太阳。
我同事阿杰就是典型例子,这哥们儿连续加班三个月,天天方便面配冰可乐,终于在重要会议上疼得满地打滚,中医说他这是"肝郁犯脾",开了柴胡疏肝散加减方,刚开始他还嫌苦,结果三副药下去,那脸色从青灰转成了正常色,现在逢人就夸中药神奇。
中药调理的三大绝招
-
温中散寒法:适合那些吹空调就疼、吃凉食就窜稀的朋友,经典配方就是理中丸改良版,党参补气、干姜驱寒、白术健脾,甘草调和诸药,有次我妈淋雨后肚子剧痛,喝了这个方子熬的粥,半小时就缓过来了。
-
消食导滞法:专治节日后遗症,过年时亲戚家孩子吃多了积食,腹胀如鼓,老先生开了焦山楂、炒麦芽、神曲这三味药,煮成酸酸甜甜的茶汤,孩子当饮料灌下去,当晚就不吵着疼了。
-
疏肝和胃法:针对压力型肚子疼,我邻居王姐更年期焦虑症发作,整天觉得胃里憋着股气,中医给她开逍遥散加佛手、香橼,现在她每天捧着保温杯喝药茶,居然还养成了收集药材的习惯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! 别看中药温和,乱喝也能闯大祸,去年小区张叔听信偏方,自己采草药治腹痛,结果中毒送急诊,还有人把六堡茶当减肥茶猛灌,喝得脾胃虚寒疼得更厉害,最要命的是有些人明明阑尾炎发作,硬扛着喝中药,差点耽误手术时机。
特别要提醒姐妹们,生理期肚子疼别急着喝益母草,我表妹就是血瘀体质,有次要面子拒绝做B超,结果卵巢囊肿越拖越大,所以啊,中药虽好,但该做检查一个都不能少。
中西医结合才是王道 说个身边事儿,我们办公室小李慢性胃炎三年,西药吃了一箩筐还是反复,后来去看中西医结合门诊,早上吞奥美拉唑,晚上喝黄芪建中汤,三个月下来胃镜显示都好转了,现在他包里永远备着苏打饼干和茯苓饼,说是养胃神器。
其实聪明的做法是:急性疼痛先找西医查病因,该消炎消炎该手术手术;慢性病调养交给中医,慢慢修复体质,就像修房子,西医水泥补墙快,中医慢工出细活,两者配合才能住得安心。
最后唠叨一句:别把中药当止痛药!我见过太多人肚子疼就冲阿胶红糖水,结果越喝火越大,记住咱们老祖宗说的"辨证施治",千人千方,没有通用灵药,下次再疼得直不起腰,先去医院挂号,别在家瞎琢磨,毕竟身体不是试验田,健康才是最好的投资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