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妈后最怕听到娃"空空咳"的声音,尤其是半夜突然响起的咳嗽声,简直让人揪心,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咳嗽就想着喂药,其实老祖宗留下的食疗智慧里藏着不少妙招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既能止咳又安全的中药食材,手把手教你用厨房里的材料给孩子调理。
这些中药食材家家都有
-
雪梨——润肺界的扛把子 记得邻居王姐家娃去年咳了半个月,后来每天炖个冰糖雪梨居然慢慢好了,雪梨性凉能润肺,加两片生姜中和寒性,煮出来的汤水清甜可口,我家娃每次咳嗽都主动要喝,说比饮料还甜,不过要挑皮薄肉嫩的皇冠梨,煮的时候一定要连皮一起,营养都在梨皮里呢。
-
陈皮——爷爷辈的化痰神器 广东阿婆教的小妙招特别管用:晒干的橘子皮放冰箱存着,咳嗽时掰一小块煮水,上次侄子感冒后总听见喉咙里有痰呼噜响,喝了三天陈皮水,明显感觉痰少了,注意要用晾晒一年的陈皮,新橘子皮反而容易上火。
-
罗汉果——嗓子疼的救星 上周末带娃去农家乐摘果子,老板塞了个罗汉果让我们泡水,这玩意对付干咳特别灵,掰四分之一个煮水,喝完嗓子立马舒服,不过罗汉果太甜,小宝宝喝的话要稀释三倍,不然容易腻得喝不下。
-
白萝卜——厨房里的消炎药 去年流感季幼儿园好多小朋友咳嗽,老师推荐喝萝卜蜂蜜水,做法超简单:白萝卜切丁加蜂蜜腌两小时,出的汁兑温水喝,我家宝第一次喝皱着眉,后来尝出甜味自己抱着杯子不放,记得选表皮光滑的青皮萝卜,辣味轻孩子容易接受。
这样搭配效果翻倍
-
经典组合:三豆饮升级版 红豆绿豆各20粒+白扁豆15粒+3片姜,煮到豆子开花,这个方子在宝妈群传疯了,既能退烧又能止咳,同事家双胞胎发烧咳嗽,喝了两天体温降下来,咳嗽也跟着缓解,注意豆类要煮烂,一岁内的宝宝喝汤不吃豆。
-
黄金搭档:杏仁藕粉羹 南杏仁10克磨碎加藕粉,煮成奶白色的糊糊,楼下张奶奶说她孙子支气管不好,冬天天天喝这个,整个冬天都没进过医院,藕粉要买纯的,超市那种添加糖浆的不适合生病的孩子吃。
-
万能公式:蜂蜜+温开水 美国儿科学会认证的止咳偏方,1岁以上宝宝适用,晚上临睡前喝半杯(1勺蜂蜜+200ml温水),能减少夜间咳嗽,但千万注意蜂蜜不能给1岁以下婴儿,也别直接吞一勺,会齁到孩子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-
川贝不是万能钥匙 前阵子闺蜜听人说川贝炖雪梨治咳嗽,结果她家娃吃了反而咳得更厉害,后来才知道那是寒咳,川贝性凉适合热咳,判断方法很简单:舌苔发白是寒咳,舌头红苔少是热咳,搞反了就像火上浇油。
-
别把枇杷膏当仙丹 香港某明星同款枇杷膏被抢断货,其实成分表里排第一位的是糖,中医说甜食生痰,咳嗽期间要严格控制用量,建议买原料自己熬,新鲜枇杷叶刷干净绒毛,加冰糖熬浓稠,放冰箱保存更方便。
-
中成药不是零食 小区里常有老人给孙辈喂喉枣散当糖果,实际上这类复方制剂含有朱砂等重金属成分,孩子肝肾娇嫩,长期服用可能伤身,实在要用也要遵医嘱,别按说明书剂量加倍吃。
日常护理比吃药更重要
-
空气湿度有讲究 北方供暖季干燥得很,加湿器要控制在50%-60%,去年买了个温湿度计,发现晚上开空调时湿度经常掉到30%以下,加了湿毛巾在暖气片上才好点,记得每天换水,不然滋生细菌更麻烦。
-
拍背排痰有技巧 儿科医生教的手法特别实用:让孩子趴在腿上,手掌空心从下往上拍背部,重点拍肩胛骨中间,饭前饭后一小时进行,每次不超过5分钟,我家宝刚开始不配合,后来边拍边唱儿歌就能乖乖躺着了。
-
忌口清单要记牢 咳嗽期间绝对不能吃冰淇淋、油炸食品,连酸奶都要暂时停掉,上周带娃参加生日宴,偷吃了块炸鸡,当天晚上咳嗽加重,现在学聪明了,生病时只给喝小米粥配蒸苹果。
出现这些情况快去医院
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,别硬扛赶紧送医:
- 呼吸时肋骨间凹陷(像小坑一样)
- 嘴唇发紫或脸色发灰
- 持续发烧超过39度不退
- 咳嗽声音像小狗叫(犬吠样咳嗽)
- 精神状态差,连续24小时不喝水
去年冬天亲眼见过咳嗽转肺炎的病例,妈妈以为只是普通感冒,拖了一周送医时已经发展成重症,所以说观察孩子状态比盲目用药更重要,该看医生时千万别犹豫。
写在最后: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,这些方法适合轻微咳嗽时的辅助调理,要是试了三天还没好转,或者症状越来越重,一定要及时找专业医生,平时多带孩子户外活动增强体质,比临时抱佛脚更管用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