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买中药时踩坑,不是买到硫熏过的当归,就是碰到染色的枸杞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药材鉴别智慧可不少,今天就带大家见识下中药圈里的"火眼金睛"是怎么炼成的。
【一】眼观六路:肉眼也能识好坏 走在同仁堂的老柜台前,老师傅总会端着瓷盘细细打量药材,这种"望诊"功夫可是基本功,比如人参要看芦头有没有疤,西洋参的菊花纹是不是清晰,真货断面是鲜黄色的,要是发暗或带绿多半掺了假,最有意思的当属川贝母,真的"松贝"像颗饱满的小元宝,伪品往往是歪瓜裂枣的形状。
记得去年帮邻居王婶看阿胶块,表面光滑透亮能映出人影的才是好货,那些乌涂涂带气泡的,保不齐是牛皮熬的,看药材就像相面,多对比正品特征,奸商的伎俩就无处藏身。
【二】鼻嗅乾坤:特殊香味藏玄机 老药工都说鼻子是最灵敏的检测仪,抓起一把薄荷,清凉爽喉的是真家伙;要是闻到酸腐味,准是受潮发霉了,虫草要有股淡淡的菌菇香,要是冲鼻子刺眼睛,八成喷过化学药剂,最绝的是熊胆粉,凑近猛吸一口,真品会呛得打喷嚏,假货反而温吞水。
上个月陪老妈买陈皮,正宗广陈皮掰开有浓郁柑橘香,而浙江产的橘皮虽然外形相似,香气却寡淡得多,现在有些商家往当归里喷香精,仔细闻能发现多了股化学甜味,这都得练出个"香水鼻"才能分辨。
【三】口尝百味:舌尖上的真假审判 别以为药店不让尝就没办法,老行家自有妙招,牛黄解毒片含嘴里,真牛黄会有明显苦后回甘,假牛黄(多用猪胆粉)只有死苦,三七更要试试,好的三七咬下去先涩后甜,土腥味重的肯定是提取过有效成分的"药渣"。
去年在药材市场见到个狠人,直接嚼鹿茸片,真鹿茸入口先是腥咸,接着回甜生津,而伪品要么是面粉黏合的僵片,要么咸得发齁,不过提醒大家,剧毒药材千万别乱尝,马钱子、生附子这些碰都别碰。
【四】手摸心会:质感差异露马脚 摸药材讲究个"润、滑、黏、软"四字诀,麝香真品捻在指间应该有黏性,凉意透指,要是干爽如灰,肯定掺了石膏粉,海马干透过触摸能感觉骨节分明,赝品往往是用鱼骨拼凑的,手感粗糙扎手。
最有意思的是试蜂蜜,真蜜拉丝能拉两尺长,滴在纸上不会洇开,有次见摊贩卖"野蜂巢蜜",手指一抹全是糖霜,原来蜂窝都是糖浆灌模做的,现在连冬虫夏草都能造假,真虫体摸起来酥松如蝉翼,假虫草往往硬邦邦像塑料。
【五】巧用试验:厨房里鉴真伪 老辈传下来的土方法最实在,藏红花放杯里泡水,真品水变黄金色,伪品顶多染出红色,胖大海更好玩,丢进开水里真品会吐出絮状物,假的泡三天还是坚果模样,最绝的是熊胆尘沫测试,撒在地面灰尘立刻被粘住,仿品怎么吹都飘一地。
前阵子网上疯传的"火烧犀角",真犀角烧完像头发丝卷曲,冒白烟有头发烧焦味,而塑料仿品黑烟刺鼻,不过这种破坏性检测得慎重,毕竟很多药材都是稀罕物。
说了这么多,关键还是要选正规药房,现在某宝上9.9包邮的人参切片,泡水后褪色严重的基本都是边角料染色,建议大家买整根药材现场打粉,看着店员操作才放心,记住老话:"宁吃仙丹一口,不吃烂药一斗",中药材这行水深,掌握几招鉴药本事,既能护住钱包,更能保住健康,下次抓药时,不妨学着老师傅的样子,先观其形,再嗅其气,三尝其味,保管药贩子不敢造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