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中药里的"通乳圣手",老中医们总会提起一种顶着灰毛、开着蓝紫色小花的草本植物——漏芦,这种在田间地头常见的野草,可是中医妇科和外科的常客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味低调的中药材到底藏着多少本事。
藏在乡间的"通乳高手" 在北方农村的田埂上,有经验的大妈总能认出这种浑身披着白绒毛的植物,她们管它叫"狼头草",知道哺乳期的媳妇喝了用它熬的汤,不出三天就能顺利下奶,其实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,漏芦就被记作"主乳汁不下",千百年来都是产后缺乳的救星。
去年隔壁王婶坐月子时涨奶疼得直哭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漏芦配王不留行,据说当天下午就见效了,这通乳效果比现在市面上那些保健品靠谱多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味药性偏寒,得搭着黄芪、当归这些温补的药材才稳妥。
消炎散结的"天然抗生素" 别看漏芦长得普通,对付乳腺炎、淋巴结核这些"疙瘩病"却是一把好手,村里老人常说"乳房胀痛找漏芦",可不是随便说说的,前阵子办公室小刘乳腺增生,西医建议手术,后来喝了一段时间漏芦煮水,硬块居然慢慢消了。
这草药最妙的是既能清热又能活血,像痔疮肿痛、腮腺炎这些热毒引起的毛病,用它煎汤外洗内服,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,不过孕妇可得小心,这活血化瘀的本事容易动了胎气。
被忽视的抗癌潜力股 现代研究发现,漏芦里含有的挥发油和甾醇类物质可不简单,省中医院肿瘤科做过实验,漏芦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,当然这不能替代正规治疗,但作为辅助调理的小秘方,不少患者在化疗期间用来缓解副作用。
厨房里的养生法宝 除了治病,这草在食疗界也是隐藏高手,春天采鲜嫩的漏芦苗焯水凉拌,脆生生的带着草木清香;冬天拿根茎炖猪蹄,既能下奶又不腻,广东人爱拿它煲鲫鱼汤,说是"双通组合",特别适合产后调理。
使用讲究多,这些坑要避开 虽说漏芦好处多,但用量很有讲究,一般煎药用6-12克就够了,过量可能闹肚子,体质虚寒的人要慎用,最好配上生姜红枣中和寒性,还有千万别自己采路边的"疑似漏芦",有些长相类似的植物可是有毒的。
现在城里药店卖的漏芦片都是炮制过的,价格也不贵,要是碰上哺乳期堵奶、上火嗓子疼这些小毛病,不妨试试这个老祖宗留下的偏方,不过大病还是要找专业医生,毕竟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可不能自己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