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到了,很多朋友都喜欢去郊外游玩,但总有人不小心"招惹"到小蜜蜂,被蜂蜇后那种火辣辣的刺痛感,还有可能引发的红肿过敏,真是让人头疼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总结了一套应对蜂毒的土方法,今天就给大家盘点几种能解蜂毒的中药,都是家里能找到或者药店能买到的,关键时候真管用!
路边野草也是解毒高手
-
蒲公英——春天随手采的"天然抗生素" 记得去年清明扫墓时,表弟被黄蜂蛰了眼皮,肿得像核桃那么大,我妈赶紧去田埂上挖了几棵蒲公英,连根带叶洗干净,加白糖捣成泥敷在眼睛上,没想到才半小时,红肿就消下去大半,后来才知道,蒲公英里的甾醇和蒲公英素能中和蜂毒里的酸性物质,新鲜汁液还有清凉镇痛的作用,不过要注意,如果皮肤已经破损,最好先用肥皂水清洗再敷药。
-
马齿苋——菜园子里的"解毒先锋" 这菜市场常见的野菜可是个宝!上个月邻居阿姨被蜜蜂蛰了手指,我让她赶紧掐几根马齿苋,她把嫩茎折断流出的黏液直接涂在伤口上,第二天就说完全不疼了,原来马齿苋含有去甲肾上腺素,能收缩血管减少毒素扩散,它富含的维生素C还能增强免疫力,要是找不到新鲜的,用干品煮水冷敷效果也不错。
-
紫花地丁——草坪里藏着的"消肿专家" 这种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,在公园绿地随处可见,去年五一我们全家郊游,老公被蜂群围攻后颈,我用石头碾碎紫花地丁敷上去,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能促进白细胞吞噬毒素,敷药处会感觉到微微发凉,这是黄酮类物质在起作用,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人可能对地丁过敏,第一次用要先在手腕内侧试敷。
厨房常备药材也能应急
-
大蒜——家家都有的"天然青霉素" 别看大蒜气味冲,对付蜂毒可不含糊,去年办公室小王被蜂蛰了嘴唇,肿得像个香肠嘴,我让他把蒜瓣拍碎敷在伤口,刚开始辣得直流泪,但半小时后肿痛明显减轻,大蒜素不仅能杀菌,还能分解蜂毒蛋白,建议敷5分钟后洗净,不然容易起水泡。
-
生姜——灶台上的"解毒暖宝宝" 这可是奶奶教的土方子:被蜂蛰后切一片姜反复擦伤口,直到皮肤发热,生姜里的姜辣素能促进血液循环,加速毒素代谢,上周我外甥被胡蜂蛰了小腿,用这个方法处理后,原本鸡蛋大的肿块两小时就消退了,不过皮肤敏感的人可能会觉得刺激,这时候可以改用姜汁兑温水擦洗。
-
茄子蒂——买菜剩下的"隐形卫士" 很多人不知道,茄子蒂上的绒毛可是好东西,上个月楼下张叔被蜂蛰了眼角,他老婆把茄子蒂烤焦研末,加点香油调成糊状敷上,这东西看着黑乎乎,但鞣酸成分能收敛创面,防止感染,特别提醒:一定要用铁锅把茄子蒂焙干,不锈钢锅会影响药效。
药店能买到的专业解毒药
-
季德胜蛇药片——老字号的万能解毒剂 这个红色小药片很多家庭都有,其实它不仅能治蛇虫咬伤,去年同学聚会,有个男生被蜂群围攻脖子,当场起了大片红疹,我赶紧让他用温水送服20片蛇药,同时用酒把药片化开涂在伤口,结果本来要送医院的,半小时后就谈笑风生了,不过孕妇和酒精过敏者慎用外敷法。
-
七叶一枝花——深山里的"蜂毒克星" 这种长着轮生叶片的草药,在云南白药里就有添加,它含有的皂苷成分能直接破坏蜂毒蛋白结构,去年跟中医科老主任下乡义诊,遇到个被蜂蛰昏迷的老乡,老主任用新鲜七叶一枝花榨汁喂下去,又拿药渣敷在伤口,不到十分钟就醒过来了,不过这味药偏寒,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。
-
半边莲——溪边常见的"解毒神草" 这种开着粉红小花的草药,在南方山区特别多,它含有半边莲碱,能阻断蜂毒引起的神经传导,记得小时候被蜂蛰,奶奶总是带我去溪边找这种草药,嚼碎后敷在伤口上,那股淡淡的甜味现在还记得,不过要注意,干燥后的半边莲毒性会增强,必须用新鲜全草。
特殊情况处理技巧
如果是被毒性较强的黄蜂(俗称马蜂)蛰伤,除了上述方法,还可以:
- 立即拔除毒刺(蜜蜂毒刺带倒钩,黄蜂毒刺不带钩)
- 用食用醋冲洗伤口(黄蜂毒液呈碱性)
- 冰敷时要垫毛巾防冻伤
- 出现头晕呕吐要立即就医
最后提醒大家,虽然这些中药大多安全有效,但如果出现大面积红肿、呼吸困难等情况,千万别耽误,马上去医院才是正道,平时出门可以准备个小药包,放点季德胜蛇药、马齿苋干品、大蒜头,关键时刻能救急,毕竟大自然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"移动药箱",关键是要学会正确使用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