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老家后山的槐树林里,总能看到挂着空壳的知了猴壳,小时候以为这是知了留下的"遗物",直到去年陪爷爷去中药铺抓药,老药师指着玻璃罐里的蝉蜕说:"这可都是治病的宝贝",没想到这些被我们当玩具的小虫子,居然在中医药典里藏着大智慧。
蝉蜕:退烧止痒的"外壳医生"
蝉蜕就是知了猴褪下的壳,中药房常见到灰褐色的空壳,老中医说它性寒味甘,能疏散风热,记得邻居家小孩出麻疹高烧不退,老大夫开了蝉蜕煮水,配合薄荷捈身,三天就退烧了,现在药店卖的"蝉蜕饮片",都是把收集的蝉蜕洗净烘干,有意思的是,蜕壳完整的药效最好,特别是带金线纹的"金蝉衣",在安神镇静方面效果显著。
蟋蟀:会叫的"利尿专家"
"蛐蛐儿"不只是斗虫玩物,老药工教我辨认:雄虫好斗但药性烈,雌虫个大更适合入药,暑天用蟋蟀配冬瓜煮汤,能治小儿尿闭,去年表弟水肿住院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蟋蟀粉,说是能利水消肿,不过现在野生蟋蟀越来越少,很多药店改用养殖的"药蟋蟀",功效不打折扣。
土鳖虫:跌打损伤的"续骨圣手"
这黑乎乎的小东西学名叫地鳖,药材市场按产地分"苏土元""冀地鳖",村里摔伤骨裂都用活土鳖泡酒,我们叫"接骨酒",现代研究发现它含多种氨基酸,能促进骨痂生长,不过活虫直接泡酒要注意消毒,现在正规药厂都做成烘干的"土鳖虫饮片",更安全卫生。
僵蚕:会"跳舞"的祛风良药
记得初中生物课养过家蚕,被白僵菌感染后会变成僵蚕,这种表面有白色菌丝的"活体药材",可是治疗头痛、喉炎的妙药,老药师教我看真假:自然病死的蚕体会发软发臭,真僵蚕轻捏有弹性,断面中间是空心的,现在人工培育的僵蚕品质稳定,但传统认为立夏前采集的药效最佳。
蜂房:带着蜂蜡的"天然抗生素"
山里孩子都见过马蜂窝,但知道它能入药的不多,老中医说露蜂房能祛风攻毒,治疗顽固湿疹,我们那用蜂房煮水熏洗痔疮,比药膏还管用,不过处理时要戴手套,蜂胶沾皮肤上特别难洗,现在药店卖的都是高温灭菌过的,安全多了。
这些"小动物中药"看着吓人,用起来却大有讲究,比如蝉蜕要去掉头足,土鳖虫得烫死后烘干,现在人工养殖技术成熟,很多虫类药材都能规模化生产,像山东的蝉蜕基地,河南的土鳖养殖场,既保护野生资源,又保证药材质量,下次去中药店,可别被罐子里的"小虫子"吓着,它们可是老祖宗留下的治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