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整理中药图谱时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——很多看着吓人的小虫子居然都是正经中药材!今天就带大家开开眼,看看这些爬来飞去的小家伙们怎么摇身一变成了治病救人的宝贝,不过先说清楚,虽然都是正经药材,但千万别自己乱抓来吃啊!
【蜈蚣:五毒之首的止痛高手】 说起中药里的昆虫明星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蜈蚣,这哥们儿虽然长得密集,但可是治疗风湿骨痛的利器,记得去年陪爷爷去抓药,老中医特意叮嘱:"这蜈蚣得选红头的,晒干后掰开肚子,里面墨绿发亮的才是好货。"现在想想都起鸡皮疙瘩,不过确实见效快,爷爷的腰腿疼敷了三次就好多了。
【土鳖虫:骨折克星的咸鱼翻身】 别小看这灰扑扑的小强近亲,人家在骨科可是C位出道,药店里卖的土鳖虫都是炒过的,闻着有股焦香味,以前在药材市场见过新鲜货,黑褐色的甲壳油亮亮的,老板说这玩意儿治跌打损伤是一把好手,不过友情提示,活体千万躲远点,那爪子勾衣服可疼了!
【蝉蜕:知了猴的华丽变身】 夏天树上随处可见的知了壳,其实是味清热明目的良药,记得小时候总爱捡这些空壳玩,没想到还是中药材,药房里的蝉蜕都是仔细去掉头足的,剩下晶莹剔透的空壳子,泡茶喝能治嗓子疼,最神奇的是这玩意儿特别轻,抓一把撒手里跟雪花似的飘。
【僵蚕:会动的白条竟然能入药】 第一次见僵蚕差点以为是金针菇!这白白胖胖的虫子其实是感染白僵菌的家蚕幼虫,老药工教我鉴别时说:"好僵蚕要像牙签一样直,捏着软硬适中,断面还有丝状物。"用来治惊风抽搐效果特别好,家里小孩高烧抽筋时,老中医就会开这味药。
【九香虫:打屁虫的奇妙逆袭】 这名字听着就很有意思,其实就是会放臭屁的蝽象,别看它臭烘烘的,晒干后可是理气止痛的好药,最逗的是这虫子遇到危险会装死,还会从屁股喷出臭液,不过一旦制成药材,那股怪味倒是淡了很多,据说贵州那边的九香虫药效最好,因为山里虫子吃得野食多。
【斑蝥:以毒攻毒的双刃剑】 这花壳子甲虫可是个狠角色,身上含着剧毒斑蝥素,不过正所谓以毒攻毒,经过特殊炮制后,它能治疗顽固皮肤病和某些肿瘤,记得师傅说过,处理斑蝥时得戴三层手套,这玩意儿碰到皮肤立马起水泡,现在都用人工养殖的,安全系数高多了。
【虻虫:吸血女王的药用价值】 别看蚊子似的东西,水蛭素可是抗凝血的明星成分,不过今天要说的虻虫是另一种吸血昆虫,体型比蚊子大两三倍,专治血瘀经闭,药房里都是烫死的干品,黑褐色带花纹,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,老中医开方时总会叮嘱:"这药孕妇千万不能碰!"
【蟋蟀:斗蛐蛐的第二人生】 没想到吧?斗蛐蛐还是利尿消肿的偏方,不过得是立秋后抓捕的雄性蟋蟀,这时候虫子体内积累的药效成分最足,小时候逮蛐蛐净挑大块头的,现在才知道那些瘦弱的反而更适合入药,药房里都是烘干的整虫,看着就像缩小版的恐龙化石。
【蜂房:蜂窝也能治病?】 严格来说不算单体昆虫,但这蜜蜂的窝可是好东西,完整蜂巢煎水能治牙疼,蜂蜡还能做成药丸外壳,最绝的是蜂房上的蜂胶,现在都被做成保健品了,不过新鲜蜂房处理起来麻烦,得把里面的幼虫和蜂蜜清理干净,不然容易发霉。
【天龙:守宫的奇幻漂流】 壁虎干制品在中药里叫天龙,特别是广西产的蛤蚧更是名贵药材,这爬墙高手晒干后变得薄如纸片,却能止咳平喘,有趣的是壁虎尾巴有自愈功能,断尾的反而更受药商欢迎,因为完整品相难得,不过现在人工养殖的多了,倒不用刻意抓野生的。
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老祖宗真会玩,这些看着吓人的小东西到了他们手里都能变废为宝,不过要提醒各位,这些药材都需要专业炮制才能用,咱们普通人看看热闹就行,真生病还是得找正规中医开方,对了,要是在野外遇到这些虫子,拍照时千万小心别被咬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