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消化不良,估计十个人里有八个都经历过,肚子胀得像气球、打嗝泛酸水、吃饭没胃口,这些毛病虽然不至于要命,但真能把人折磨得够呛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把法子写好了,几味常见的中药材搭配起来,比什么西药都管用,今天就给大家掏掏箱底,讲讲那些能让肠胃"起死回生"的经典药方。
【一】藏在厨房里的消食大将
我奶奶年轻时总爱说:"饭前嚼把山楂片,胜过开胃丸",这可不是瞎编的,山楂在中药界可是响当当的"消食先锋",特别是炒过的焦山楂,对付肉食积滞最拿手,记得去年春节聚餐,表弟贪嘴吃了半盘红烧肉,晚上胀得直哼哼,我赶紧抓了把焦山楂煮水,加点红糖调味,喝了两碗下去,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。
要说消面积食,麦芽才是隐形冠军,小时候不爱吃饭,母亲总会冲杯麦芽水,那股淡淡的麦香现在想起来还馋嘴,不过要记住,生麦芽偏于消米面食积,炒麦芽才擅长回乳消胀,就像隔壁王婶断奶时涨得难受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30克炒麦芽。
还有家家灶台上都有的鸡内金,可别小看这个鸡胗里的黄金铠甲,上礼拜邻居张叔吃粽子噎着了,我给了他个偏方:鸡内金焙干碾碎,每次吃饭前吃3克,结果第三天就见他在小区遛弯时啃起了酱肘子,那叫一个香。
【二】千年传承的经典组合
要说最经典的消食方子,还得数"焦三仙",焦山楂、焦神曲、焦麦芽三位大将联手,专治各种食积不化,上个月公司团建吃自助,部门小刘撑到扶墙走,我给他配了15克三仙煎水喝,第二天他红光满面来上班,还说这比健胃消食片猛多了。
要是碰上喝酒应酬多的老饕,就得请出"保和丸"这个救星,茯苓、半夏、陈皮、莱菔子这些药材听着普通,组在一起却能横扫酒肉穿肠的后遗症,我爸以前当销售总监那会儿,包里总揣着这个中成药,说是饭前吃两颗,客户敬酒都能多扛两轮。
对于那种整天喛气打嗝的慢性胃胀,可以试试"香砂六君子汤",人参、白术、茯苓打底补气,配上木香、砂仁理气,简直就是给虚弱脾胃做SPA,我姥姥当年就是靠这个方子养好了三十年的老胃病,现在八十岁了还能啃玉米棒子。
【三】巧手调配的家庭药膳
说到家常调理,我最服我们广东人的养生智慧,陈皮红豆沙就是个宝贝,20克陈皮切丝,加红豆慢炖两小时,既能祛湿又能促消化,去年梅雨季,楼上陈姨天天煮这个当下午茶,整个楼道都是清香。
北方朋友可以试试山楂萝卜汤,半斤白萝卜切块,30克山楂水煮半小时,喝的时候撒点葱花,这汤看着清淡,消食化积却是一把好手,记得要趁热喝,凉了效果就打折了。
要是家里有小孩积食,山药小米粥最合适,50克山药切片,30克小米文火慢熬,出锅前撒半勺鸡内金粉,我闺女上幼儿园那会儿,每周喝三次,小脸养得红扑扑的,连感冒都少了。
【四】用药如用兵的讲究
别看这些都是家常药材,用量可大有学问,比如焦三仙煎水,成人一次各10克足够,小孩子减半就行,要是长期便秘的,可以加点决明子;容易腹泻的,配点芡实收涩,就像炒菜放调料,多一分少一味都不行。
服药时间也有门道,消食药最好饭后半小时喝,这时候食物正在胃里翻江倒海,药力正好推波助澜,要是空腹喝,反倒容易刺激胃黏膜,那就弄巧成拙了。
特别要提醒的是,孕妇和哺乳期妈妈要慎用山楂、麦芽这类药材,去年有个新手妈妈听信偏方喝麦芽水回乳,结果剂量过大导致乳腺炎,这种教训千万要记牢。
写到这里,窗外飘来楼下早餐摊的油条香,突然想起中医说的"若要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",放在大人身上也通用,再好的消食方,也不如七分饱来得实在,不过真遇上消化不良,不妨试试这些祖传妙方,毕竟老祖宗的智慧,可比网红药品靠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