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"喝中药喝得手脚冰凉",明明想调理身体却搞得怕冷打颤,其实啊,中药过寒就像炒菜火候过了会糊锅,只要掌握这几个妙招,既能保住药效又能暖回身子。
先分清是真的寒还是"假寒" 很多人觉得胃胀拉肚子就是寒,其实可能是药力在排病反应,老中医教了个土方法:喝药后立刻含片生姜,要是舒服了说明是真寒,如果还难受那得找大夫调方子,就好比煮奶茶,奶凉了可以加热,但要是茶底坏了就得换茶叶。
厨房里就能找到的"暖身搭档"
-
红枣姜茶救急法 煮药时丢进去三颗红枣、五片老姜,这招特别适合早上喝药前用,有个姑娘痛经喝四物汤拉肚子,加了红枣姜茶后不仅不拉,经血块都少了,不过要是治痘痘的清热药,可别乱加这些热性的料。
-
炒米水的神奇功效 抓把大米平底锅炒黄,煮水当药引子,去年邻居家奶奶喝祛湿茶喝得直打哆嗦,喝了三天炒米水,现在天天追着我问要不要继续炒,记住要用粳米,糯米炒了反而腻得慌。
服药时辰里的大学问 以前坐堂中医开完寒药都会叮嘱:"趁着日头最旺的时候喝",现在人上班上学难做到,但至少别空腹喝,有小伙子治痤疮的寒药当早餐喝,结果胃疼得直打滚,改成午饭后喝就没事了,晚上超过七点千万别碰寒性药,否则就像大冬天浇冰水。
泡脚搓手的小动作大作用 见过药房师傅喝寒药必做三件事:喝完立刻含西洋参片,搓后腰发热,睡前艾叶泡脚,特别是搓腰眼这个动作,手掌空心握拳,手指关节顶住腰眼画圈,两分钟就能感觉后背暖烘烘的,有位大姐喝黄连水治咽炎,边喝边搓腰,愣是没出现拉肚子。
找大夫调方的暗号说法 要是自己折腾不管用,得跟大夫说明白,别光说"太寒",要说"喝完小肚子发凉像揣了冰疙瘩",或者"夜里被窝都暖不热",有经验的大夫一听就懂,可能会往方子里加几克肉桂,或者把黄芩换成炒黄芩,有次看诊忘说这事,大夫给开了生姜外敷包,虽然没用但心里暖乎乎的。
最后提醒一句,别看见"寒"字就害怕,夏天喝凉茶、吃龟苓膏也是寒,但该吃还得吃,关键是学会听身体说话,手脚发凉马上停服,舌苔发白就用上面那些暖招,实在拿不准就去找大夫,毕竟咱们调理的是活人不是试验田,你有过喝中药太寒的经历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保暖妙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