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越来越热,很多南方朋友都说"感觉自己像块吸饱水的海绵",其实啊,老祖宗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应对法宝——清热祛湿类中药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10种家家户户都用得上的祛湿妙药,看完这篇别再花冤枉钱买保健品啦!
为什么湿热体质要找中药? 现在人动不动就熬夜吃外卖,体内就像闷住的高压锅,湿热重的人早上起来舌头像裹着毛毯,脸上油光能炒菜,大便黏马桶冲都冲不干净,这时候西药治标不治本,还得靠咱们老祖宗的方子慢慢调理。
厨房里就藏着5味祛湿药
-
茯苓:超市杂粮区常客 别以为它只能炖汤!这个"四时神药"利水渗湿最拿手,煮粥时抓一把,既能祛湿又不伤胃,水肿型体质坚持喝两周,裤子腰围都能松快两公分。
-
炒薏米:祛湿界的网红担当 生薏米性寒容易伤脾胃,必须炒黄才温和有效,每天抓一小把当零食嚼,比吃薯片健康多了,注意要买云南小粒薏米,那种大个白薏米多半是进口的,效果差远了。
-
赤小豆:不是红豆别搞错 细长扁扁的是正品,圆圆的叫赤豆,配鲫鱼煲汤最经典,哺乳期妈妈喝还能通乳,记得提前泡3小时,不然很难煮烂。
-
陈皮:橘子皮放三年变宝贝 新会陈皮确实金贵,普通橘子皮晒干存三年照样能用,煮肉汤时放两片,既能去腥又能理气化痰,潮湿天衣服有霉味,放衣柜里比樟脑丸安全多啦。
-
荷叶:中央食堂同款消暑神器 新鲜荷叶晒干后就是一味药,抓两片煮水当凉茶,专治大鱼大肉后的油腻感,减肥的朋友注意,荷叶性凉别长期喝,搭配山楂刚刚好。
药店能买到的5味平价好药 6. 绵茵陈:广东人煲汤必放 清明前后采收的最好,煮鲫鱼汤能退黄疸,北方朋友可能觉得味道怪,加几颗红枣立马变香甜,不过孕妇千万别碰,这货活血厉害着呢。
-
木棉花:满街落花也是药 干燥的花蕾煎水喝,专门清理肠道湿热,痔疮发作时煮水坐浴,比药膏还管用,记得选没开的花苞,开花后的药效可就大打折扣了。
-
布渣叶:肠胃胀气救星 广东凉茶铺常见配料,微酸带甜,吃撑了摘几片煮水,半小时就能听到肠鸣音,特别适合小孩积食,比健胃消食片温和得多。
-
溪黄草:熬夜族护肝必备 网吧通宵后眼睛发黄?赶紧煮这个喝,配猪肝煲汤最搭,但胆结石患者要少吃动物内脏,新鲜的溪黄草叶子揉碎敷蚊虫叮咬,止痒效果一流。
-
鸡骨草:乙肝携带者福音 这种带荚果的藤本植物,煲鸡汤能疏肝止痛,新鲜鸡骨草要挑籽粒饱满的,晒干的要去药房买炮制过的,注意别和鸡肉同煮超过两小时,否则发苦影响口感。
使用秘诀和避坑指南
-
所有祛湿药都要喝够量 别当喝茶似的抿两口,每天至少喝1.5L才有效,最好上午喝,下午三点后别喝太多,免得夜尿频繁。
-
舌苔变化是停药信号 原本厚腻的舌苔变薄了,就要减量或停服,继续猛喝反而伤正气,记住中病即止的道理。
-
这些情况要绕道走 经期量大的女生、手脚冰凉的阳虚体质、慢性腹泻患者,以上药材都要慎用,实在不确定就先去社区医院把脉。
懒人专属祛湿方案 实在没空熬药的,记好这三个急救包:
- 泡脚粉:艾叶+生姜+花椒,每晚泡到微微出汗
- 代茶饮:玉米须+陈皮+桑叶,开水焖泡当水喝
- 外敷包:苍术+白芷打粉,装布袋热敷关节痛处
最后唠叨一句:祛湿不是越快越好,那些号称"三天见效"的保健品多半加了泻药,咱们老祖宗的方子讲究润物细无声,坚持调理一个月,你会发现皮肤透亮了,肚子变小了,连口气都变清新了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