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血的中药有哪些?这8种草药关键时刻能救命,建议收藏!

一归堂 2025-04-25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,尤其是做饭切菜、户外活动时,小伤口出血让人手忙脚乱,很多人不知道,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里藏着不少"天然创可贴",今天我就给大家盘点8种居家必备的止血中药,有些可能在你厨房调料罐里就有!

三七:跌打损伤的"金疮药"

说起止血中药,第一个要提的就是三七,这种五加科植物在云南被称为"金不换",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既能止血又不留瘀,记得小时候看爷爷打球扭伤,就会用三七粉调黄酒外敷,消肿止痛效果立竿见影,现代研究发现,三七中的皂苷成分能收缩血管,研末外敷5分钟就能止住毛细血管出血,不过孕妇要慎用,毕竟它还有活血功效。

白及:胃溃疡患者的救星

别看白及长得像生姜片,这可是肺部和消化道出血的克星,老家有个偏方,用白及粉冲鸡蛋花治咳血,亲测有效,它含有的黏液质能在创面形成保护膜,就像给伤口穿了层"防护服",去年邻居家小孩鼻血流不止,用白及磨汁滴鼻,30秒就止住了,注意新鲜白及有毒,必须用制过的才行。

艾叶:家家户户都有的万能止血草

端午节挂的艾草可不只是驱邪那么简单,艾叶捣烂外敷,就是古代版的"创可贴",记得外婆总把艾叶晒干缝在枕头里,说是能安神,其实里面的挥发油遇到血液会加速凝血,现在药店卖的艾条,点燃后熏灸穴位还能止住崩漏,不过阴虚血热的人要少用,免得上火。

小蓟:田间地头的止血精灵

这种路边常见的刺儿头野菜,其实是凉血止血高手,春天郊游时带上一把嫩小蓟,掐断茎叶流出的白色汁液直接涂伤口,比碘伏还管用,它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,对牙龈出血、尿血特别有效,唯一缺点是性寒,体质虚寒的要配点姜枣中和。

地榆:烧烫伤的专属灭火器

要说最懂"冷处理"的止血药,当属地榆,这个暗紫色根茎专治水火烫伤,村里老人被开水烫了,都会抓把地榆粉撒伤口,它含有的鞣质能让蛋白质凝固,形成保护层,不过新鲜地榆有点涩,最好用炭火烧焦再研末,止血效果更好还不刺激。

仙鹤草:兽医也常用的止血圣手

别被这个名字骗了,仙鹤草在牛羊受伤时可是牧民的秘密武器,它含有的酚类物质能促进血小板聚集,嚼碎叶子外敷,连手术切口渗血都能止住,有趣的是,这草还有个俗名叫"龙牙草",传说受伤的龙用它的芽尖止血而得名。

棕榈炭:铁锅炒制的止血黑科技

千万别小看锅底灰,棕榈纤维碳化后止血效果翻倍,家里旧棕绷拆下的棕皮洗净晒干,铁锅炒至乌黑存好,遇上外伤直接按压止血,原理很简单,活性炭吸附作用加上收敛效果,西医都用它做止血海绵呢。

藕节:厨房里的隐形止血侠

吃莲藕剩下的关节别扔!炭化的藕节可是中成药"云南白药"的成分之一,它含有单宁酸,能收缩血管,对付鼻血、便血最拿手,我妈就常把藕节煮水给我当凉茶喝,说是预防流鼻血,酸酸甜甜还挺好喝。

这些止血中药各有绝活,但使用时要记住三个原则:新鲜外伤选鲜品捣烂外敷,内出血用炭药(炒制)增强收敛,严重出血必须就医,最重要的是辨证施治,热证出血用凉血药(如小蓟),寒证用温性药(如艾叶),下次遇到小伤口,不妨试试这些祖传秘方,说不定你家阳台的花盆里就藏着止血良药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