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中药里的石头有多神奇?这些作用你知道吗

一归堂 2025-04-25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前几天抓中药时,我发现药师往袋子里塞了几块灰白色的"小石头",正纳闷呢,老中医笑着解释:"这是石膏,退烧降温它最在行!"没想到看着硬邦邦的石头,居然是治病的良药,其实咱们中药里藏着不少"石头",它们各有绝活,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这些神奇的"石药家族"。

【第一招:清热泻火当仁不让】 要说最有名的"石头",非石膏莫属,这味白色矿石性大寒,就像随身携带的灭火器,小时候发烧到39度不退,奶奶就会熬石膏粳米汤,喝下去立马感觉火烧得旺的喉咙凉快下来,它尤其擅长对付肺胃实热,像乙脑高烧、肺炎喘咳这种急症,配上知母、甘草就是经典方剂白虎汤。

比石膏更猛的要数寒水石,这石头遇水就泛寒气,古代行军打仗常备此物,记得有次采访老中医,他说遇上高热惊厥的小孩,用寒水石捣碎敷额头,比退热贴管用多了,不过这类大寒之品不能久用,中病即止才是正道。

【第二招:镇惊安神夜夜好眠】 现代人失眠多梦,药店里龙牡壮骨颗粒卖得特别火,这里面的龙骨可不是恐龙化石,而是远古动物的化石,配上同样能安神的牡蛎壳,熬出来的药汤有种说不出的咸鲜味,老中医说这叫"重镇安神",对心神不宁引起的失眠特别有效。

磁石更有意思,这黑乎乎的石头能吸住铁器,对应人体就像给紊乱的磁场重新排序,我有位编辑朋友长期熬夜写稿,耳朵嗡嗡响得像养了只蝉,喝了两周磁石粥(磁石先煎取汁煮粥),耳鸣居然轻了不少,不过这石头含重金属,可不能自己乱吃。

【第三招:止血收敛不留疤】 厨房里磕磕碰碰的小伤口,老一辈总爱撒点白花花的粉末,这就是赤石脂,外号"外伤急救包",去年切菜割破手指,爷爷赶紧给我抹上这石头粉,血刹时就止住了,愈合后连红印都没留,它不仅能外用,对崩漏、便血这些内出血也有收敛作用,配合侧柏叶、地榆炭效果加倍。

跟它很像的还有炉甘石,不过这位专治皮肤瘙痒,记得小时候长痱子,妈妈总会把炉甘石洗剂摇匀了给我擦,凉丝丝的特别舒服,现在才知道这粉色悬浮液里,那些沉淀的细粉就是炼铁炉渣提炼的精华。

【第四招:补益肝肾强筋骨】 别看钟乳石长得像溶洞里的石笋,却是补钙圣品,古人称它"山精",李时珍说它能"令阳气暴充",隔壁王大爷腰腿疼,每天用钟乳石炖猪蹄,吃了两个月竟能直起腰杆,不过这石头含碳酸钙,胃酸不足的人吃了反而消化不良。

紫石英是妇科常客,这亮紫色的晶体能温暖子宫,同事小张痛经严重,老中医给她开了紫石英配当归的方子,喝了一段时间手脚不再冰凉,生理期也安稳多了,有趣的是这石头还能治虚喘,对老人肾不纳气的咳嗽有奇效。

【第五招:明目退翳护双眼】 经常对着电脑的朋友,不妨认识下浮海石,这灰黄色的火山岩能清肺火,对长时间用眼导致的目赤肿痛特别管用,我试过用它煮决明子茶,连续喝一周,眼屎少了,看东西也透亮些,它还有个绝活——化解老痰,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拿它配贝母,能把卡在喉咙里的黏痰化掉。

云母石更是眼科专用,这薄如纸片的透明矿石,碾成粉吹进眼里能治角膜炎,以前在药材市场见过老师傅处理云母,要把杂质层层剥开,露出晶莹的部分,说是越纯净的云母明目效果越好。

【第六招:外用疗疮显神通】 夏天暑湿重,很多人长痱子湿疹,这时候花蕊石大显身手,这黄褐色的石头磨成粉,掺在爽身粉里能吸汗解毒,村里老人被毒蛇咬了,也会立即用新鲜花蕊石调醋外敷,说是能拔毒外出,不过这石头性燥,皮肤破损处要慎用。

最厉害的要数砒霜,虽然名字吓人,但微量使用能杀虫治疮,古书记载用信石(砒霜)治疗顽癣恶疮,现代研究证实其抗真菌效果确实显著,当然这味剧毒药必须严格炮制,普通人千万别擅自尝试。

这些藏在中药里的"石头",个个都是千万年天地造化的结晶,它们不像花草那般娇柔,却以坚硬之躯守护着人体健康,不过要记住,矿物药多含重金属,有些还具有毒性,使用时必须遵医嘱,切忌自行服用,下次抓药看见袋里的"小石头",可别当成普通碎石丢掉,那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治病法宝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