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"喝中药调理"却分不清甘草和炙甘草的区别,抓药时被"二冬""二术"搞得一头雾水?其实只要掌握中药命名规律,记别名就像刷短视频一样有趣!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超实用的中药别名手册,看完不仅能看懂药方,还能跟老中医侃两句~
【一、中药别名都是怎么来的?】 中药的"小名"主要分三类:
- 接地气派:柴胡叫"北柴胡",党参喊"潞党参",产地直接当名字
- 追星族派:用人名命名,如"刘寄奴"(南北朝武将)专治金疮,"何首乌"因何姓老者发现
- 外貌协会:白茅根因"白毛"得名,鱼腥草自带"臭鱼味"标识
- 古风爱好者:大枣叫"红枣",茯苓写作"松腴",听着像穿越剧本
【二、功效分类速查指南】 记住这6大类,抓药不抓瞎: ▶ 清热降火队
- 金银花(忍冬):咽喉痛必囤
- 穿心莲(一见喜):上火专用灭火器
- 板蓝根(大青根):防疫明星不用多说
▶ 补气养血组
- 黄芪(绵芪):煲汤放几片气色马上好
- 当归(秦归):妇科圣药,男人也能吃
- 阿胶(驴皮胶):头发枯黄就吃它
▶ 理气解郁团
- 陈皮(橘皮):泡脚加它睡眠香
- 玫瑰花(刺玫花):痛经姐妹的救星
- 茉莉花:心情差就泡它喝
▶ 祛湿利水帮
- 薏苡仁(六谷精):湿气重就煮粥
- 赤小豆(红饭豆):水肿克星
- 冬瓜皮:夏天消暑神器
▶ 活血化瘀派
- 丹参(紫丹参):月经不调就喝它
- 川芎(芎䓖):头痛救星
- 益母草:名字已经剧透功效
▶ 止咳平喘营
- 杏仁(苦杏仁):咳嗽痰多必备
- 枇杷叶:川贝的最佳CP
- 罗汉果:教师专属润喉糖
【三、药店常见别名对照表】 遇到这些"暗号"别懵圈: ✓ 西洋参=花旗参 ✓ 田七=三七 ✓ 广藿香=藿香正气液原料 ✓ 藏红花=西红花 ✓ 野山参=吉林参 ✓ 仙鹤草=龙芽草 ✓ 夜交藤=何首乌藤 ✓ 冬虫夏草=虫草
【四、老中医不会说的秘密】
- 带"子"的多是种子(莲子、芡实子)
- "藤"类擅长通经络(鸡血藤、络石藤)
- 颜色直接标功效(白芍养血、赤芍活血)
- "炭"字结尾多是炮制品(地榆炭止血)
- 带"芽"的多是发散药(麦芽消食、谷芽开胃)
【五、实用查询技巧】
- 手机备忘录建个"中药小名册",买药前查漏补缺
- 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,有权威数据库
- 抖音搜"中药别名",很多药师做科普视频
- 买本《中药别名辞典》,遇到生僻字直接查
最后提醒:中药虽好不要瞎配伍,孕妇、慢性病患者一定要咨询专业医师,记住这些小知识,下次去中药房终于能听懂抓药师傅说的"暗号"啦!觉得有用记得收藏转发,让更多朋友成为中药达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