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后山那丛刺泡儿又红了!"小时候每到芒种前后,我都会拽着奶奶去摘覆盆子,这种长在灌木丛里的野果,在我们山里人眼里就是零嘴担当,直到后来学中医才知道,这个被我们当零食的"刺泡儿",竟是本草纲目里记载的补肾良药。
要说覆盆子的来历可有意思了,这名字听着像菜盘子,其实源自它特殊的生长习性——果实成熟后如果没人摘,就会自己往下扣着掉,像扣着的小盆子,老辈人叫它"蓬蔂"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还专门写过:"五月采实,烈日曝干",现在想来,当年跟着奶奶拿竹篮晒果干的场景,倒真应了古人的法子。
前阵子邻居王叔总往我家送覆盆子酒,说他腰疼的老毛病就是喝这个喝好的,这让我想起祖父生前常说的"三子养肾法":枸杞子补阳,女贞子滋阴,覆盆子固精,特别是那些经常熬夜跑运输的司机师傅,保温杯里总泡着这几样,有次在药材市场遇见个浙江老板,他神秘兮兮地说:"正宗的覆盆子要选浙江建德的,那里的品种最地道。"
说到药用价值,覆盆子可是实打实的"多功能选手",村里张大娘以前总起夜,自从每天用覆盆子煮粥喝,现在一觉到天亮,中医说这是"益肾固精缩尿"的作用,白话讲就是能增强膀胱控制力,不过要提醒大伙,新鲜覆盆子性温,体热的人要少吃,晒干后的药性反而平和些。
现在城里人都流行用覆盆子泡茶,其实最经典的用法还是泡药酒,记得爷爷留下的那个青瓷酒坛吗?里面泡着覆盆子、枸杞、桑葚,埋进后院桂花树下,每逢冬至取出,倒小半杯能看见琥珀色的酒液泛着金光,这种陈年药酒最补肝肾,但切记不可贪杯,每天一盅就够了。
最近看新闻说某科研机构在覆盆子里发现了鞣花酸,这玩意儿抗癌效果比草莓高三倍,不过咱们普通人更关心的还是怎么吃,我试过用覆盆子炖鸡汤,起锅前半小时放进去,汤头立马变得清甜,要是嫌麻烦,直接用开水泡茶也方便,加点蜂蜜就是现成的养生饮。
市面上的覆盆子制品越来越多,但行家都知道挑"北果"不如选"南实",浙江产的颗粒饱满,表面有白霜才新鲜,要是碰上颜色发黑、捏起来发软的,八成是陈货,去年帮亲戚代购时,药店老板教我个诀窍:好覆盆子泡水后,水是淡黄色的,劣质品会浑浊发黄。
最后说个有意思的事儿,现在年轻人流行吃覆盆子酮糖果减肥,说是能提高代谢,但中医角度看,这和传统用法完全是两码事,老祖宗留下的宝贝,还是老老实实当药材使最稳妥,就像我们山里人摘覆盆子,从来都是取成熟的,青果子摘下来泡酒会发涩,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