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!这些有毒中药别乱碰,用对了是宝,用错是刀!

一归堂 2025-04-25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听说中药有毒不能吃?"每次看到这种问题我都哭笑不得,咱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草药,要是真那么吓人早被扔进垃圾堆了,不过话说回来,有些中药确实像带刺的玫瑰,用好了能治病救命,乱碰就可能扎得满手血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那些让人又爱又怕的"毒物"。

【第一类:炮制不到位就是毒药】 首当其冲得说附子,这黑乎乎的东西在药店看着挺吓人,但在《伤寒论》里可是"回阳救逆第一品",记得去年冬天有位老中医给我讲过个事:他们村有个小伙子拿生附子泡酒,结果喝完浑身麻木送医院抢救,其实附子经过九蒸九晒炮制后,毒性大大降低,但生附子里的乌头碱足以让人心脏停跳,现在正规药店卖的都是炮附子,但有些偏方爱好者总想自己"加工",这就跟玩炸弹似的。

再说说半夏,这玩意儿生的时候确实有毒,我亲眼见过药农处理半夏时戴三层手套,但经过生姜汁浸泡、白矾腌制后,就成了治呕吐的神药,前阵子邻居孕吐厉害,老中医开了姜半夏,三副药就压住了,所以说炮制这门手艺真是保命的绝活。

【第二类:剂量决定生死线】 细辛这味药最考验医生的胆量,药典规定用量3-6克,但有些老中医敢用到15克治顽固头痛,我师父就说过:"细辛不过钱(古代计量单位),过钱命难全",去年诊所接了个外地患者,自己抓药时把细辛量翻倍,结果喝得舌头发麻、头晕恶心,后来减量调理半个月才缓过来。

还有马钱子,这玩意含士的宁,过量会引发全身抽搐,但制成外用膏剂却是治疗风湿骨痛的利器,我们科里有个祖传秘方,用马钱子配三七调酒外擦,治好不少老寒腿,关键是要把马钱子炒到焦黄,破坏部分毒性,这火候差一点都不行。

【第三类:混用堪比毒药库】 很多人不知道,某些"无毒"中药混在一起会变成毒药,比如藜芦反人参,甘遂反甘草,这就像化学实验室里的禁忌组合,前年医院收了个肝硬化患者,自己在网上查偏方,把甘遂和甘草一起煎服,结果上吐下泻进急诊,这些十八反十九畏的歌诀,可不是古人随便编的。

特别要警惕的是关木通事件,上世纪90年代发现大量肾衰竭病例,罪魁祸首就是关木通里的马兜铃酸,现在药店都改用川木通,但有些农村地区还在用老方子,去年下乡义诊时,我还从老乡家里翻出含关木通的"祖传秘方",看得我直冒冷汗。

【第四类:特殊人群禁区】 孕妇看见某些中药要绕道走,比如斑蝥,这虫子药外用能治牛皮癣,但内服会导致流产,前几年某网红卖"排毒养颜丹",被查出含朱砂和斑蝥成分,害惨了不少备孕女性,现在育龄期女性开中药,我们都会反复确认是否怀孕。

小孩子用中药更要谨慎,苦杏仁少量吃能润肺,但吃多可能氰化物中毒,去年儿科接了个偷吃杏仁的熊孩子,两岁娃啃了半斤苦杏仁,送到医院时嘴唇都紫了,还有雄黄酒,端午节给孩子抹点防蚊虫没问题,但要是误食就麻烦了。

【第五类:补药也暗藏杀机】 别以为人参、鹿茸这些补药就安全,有个老板连续吃三个月野山参,结果流鼻血不止,血压飙到180,后来才知道他买的"人参"被掺了西洋参,两种参性味相冲,还有人把何首乌当保健品长期吃,结果查出肝损伤——生首乌里的蒽醌类物质会伤肝,必须经过黑豆汁蒸制才能安全使用。

最离谱的是有人拿断肠草冒充金银花,前年南方某村集体中毒事件,就是村民采了断肠草泡茶喝,这玩意学名钩吻,根茎含有剧毒生物碱,和金银花完全不是一回事,所以千万别在野外随便采药,现在城市公园绿化带里的"野草",说不定就是致命陷阱。

说了这么多,其实想告诉大家:中药有毒不代表不能用,关键在怎么用,就像菜刀能切菜也能杀人,重点看谁在握把手,现在正规中医院开方都特别谨慎,该炮制的炮制,该监控的监控,与其自己瞎琢磨,不如找专业医生把脉开方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宝贝,得用对了地方才能造福人不是?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