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酷暑难耐,中暑成了不少人面临的健康威胁,中暑,简而言之,就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因体温调节功能失衡而引发的急性疾病,它不分年龄、性别,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,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出发,为大家详解中暑的急救常识,让你在炎炎夏日中也能保持一份清凉与安全。
中暑的类型与症状
中医将中暑大致分为三类:阳暑、阴暑和暑湿感冒,阳暑多由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引起,症状包括高热、汗出、口渴喜冷饮、头晕眼花等;阴暑则是在炎热天气里,因避暑不当,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后突然外出,导致的症状,如发热但怕冷、腹痛腹泻等;暑湿感冒则表现为发热、身重困倦、胸闷恶心等,了解这些类型,有助于我们在出现症状时迅速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中医急救原则
-
迅速转移:一旦发现有人中暑,首要任务是将其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,避免阳光直射,减少身体热量的进一步积聚。
-
降温散热:用冷水浸湿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额头、颈部、腋窝及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走行处,帮助快速降低体温,可以扇风或用电风扇加速空气流通,促进散热。
-
补充水分:中暑患者往往伴有大量失水,应给予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或淡盐水,小口多次饮用,切勿一次大量饮水,以免加重心脏负担。
-
穴位按摩:中医认为,按压人中、合谷、足三里等穴位可缓解中暑症状,人中穴位于鼻唇沟正中,合谷位于手背第一、二掌骨间,足三里则在外膝眼下四横指处,轻按这些穴位,有助于醒神开窍、调和气血。
-
药物辅助: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,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汤剂或成药,如藿香正气水、十滴水等,它们具有解表化湿、理气和中的功效,能有效缓解中暑症状。
预防胜于治疗
-
合理安排作息: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,若必须外出,记得做好防晒措施,戴遮阳帽、涂抹防晒霜,并携带足够的饮用水。
-
饮食调养: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多吃蔬菜水果,适量摄入绿豆汤、冬瓜汤等清热解暑的食物,避免辛辣油腻之品。
-
增强体质:平时加强锻炼,提高身体的耐热能力,中医提倡“冬病夏治”,利用夏季阳气旺盛之时进行艾灸、拔罐等疗法,可以增强体质,预防中暑。
-
环境调节:居住和工作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使用空调时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,以防“空调病”。
中暑虽是夏季常见病,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和预防方法,就能有效减少其发生的风险,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从了解和实践这些中医急救常识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