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们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正跑着步、打着球或者搬东西的时候,胸口肋巴骨那儿突然跟被针扎了似的疼,不敢大口喘气,连动都不敢动——这就是咱们常说的“岔气”,这毛病虽不大,可发作起来真让人遭罪,去医院吧又觉着犯不上,不处理的话半天都好不了,其实咱老祖宗留下的中医对付岔气有一套特别管用的土办法,不用吃药打针,在家就能搞定!今天我就把这些亲测有效的小偏方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讲讲,收藏好准能用上~
先说清为啥会岔气,才能对症下药
很多人以为岔气就是单纯的肌肉拉伤,其实没那么简单,从中医角度看,岔气属于“胸胁痛”范畴,大多是因为剧烈运动前没热身,导致气血运行不畅;或者是突然用力过猛,把经络里的气给憋住了;还有的人本身脾胃虚弱,稍微活动量大点就容易出现气机逆乱,简单说就是身体里的“气”走错了路,堵在了不该堵的地方,所以才又胀又疼,知道了病因,咱们就知道该顺着经络去疏通它,而不是硬扛着。
第一招:揉按穴位,立竿见影
这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应急方法,关键要找对穴位,第一个必揉的是内关穴,位置特别好找——手腕横纹往上三指宽,两根筋中间的位置,用大拇指按住这个点,慢慢打圈揉,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宜,顺时针逆时针各揉30秒,交替进行,你会发现随着揉动,胸口那股憋闷感会逐渐散开,第二个重点是膻中穴,就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,也就是胸口正中间,这里是宗气汇聚的地方,用掌心轻轻拍打或者画圈按摩,能快速调动全身之气,我有个跑友上次马拉松跑到一半岔气,蹲路边揉了五分钟这两个穴位,居然又能接着跑完了全程!
要是手边有清凉油或者风油精就更好了,滴一两滴在穴位上再揉,渗透力更强,记得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,别急着用力按压,不然反而刺激得更厉害,有些老人教的方法是用拳头轻敲后背对应疼痛的位置,原理也是通过震动帮助气血流通,大家可以试试看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。
第二招:热敷驱寒,暖通则不痛
很多岔气的人会发现,越是受凉越容易发作,特别是冬天户外锻炼的时候,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热量来化解瘀滞,家里常用的热水袋、暖宝宝都能派上用场,直接敷在疼痛最明显的部位,注意温度别太高以免烫伤皮肤,如果没有现成的工具,可以用粗盐炒热装布袋里做热敷,盐粒受热后释放的微量元素还能辅助活血。
有个升级版的方法是艾草热敷包,抓一小把干艾叶放进棉布口袋里缝好,微波炉加热两分钟,趁热乎敷在患处,艾草温经散寒的作用比单纯热敷更强,尤其适合那些平时手脚冰凉、怕冷的朋友,我邻居张大爷每次干重活前都会在腰腹部裹上自制的艾草包,说他用了十几年都没再岔过气。
第三招:刮痧拔罐,排出浊气
对于经常反复发作的老岔气患者,可以试试传统的刮痧疗法,准备个光滑的水牛角梳子或者专用刮痧板,蘸着橄榄油或者润肤露,沿着肋骨走向从腋下往腰部方向轻刮,刚开始可能会出痧,颜色越深说明体内瘀堵越严重,等刮到皮肤微微发红发热就行,不需要追求大片紫斑,刮完后喝杯温红糖水补充能量,当天最好别再剧烈活动。
还有一种更猛的办法是闪罐,用小火烤过的玻璃罐快速吸附在疼痛区域,停留十几秒就拿下来,反复几次直到局部发红,这个方法能瞬间打通阻滞的经络,但操作不当容易留疤,建议第一次还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尝试,我家楼下诊所的老中医就说,他接诊的年轻运动员里,八成以上的急性岔气都是靠这三板斧解决的。
第四招:食疗调养,治本防复发
总爱岔气的人多半脾胃功能较弱,平时可以适当吃点理气健脾的食物,推荐两款家常药膳:一个是陈皮山楂饮,取五年新会陈皮5克+炒山楂10克,煮水代茶饮,酸甜开胃还能消积化滞;另一个是萝卜丝饼,白萝卜擦丝加少量面粉摊成薄饼煎至金黄,早餐吃特别舒服,这两种食材都能帮助调理肠胃气机,减少岔气发生的概率。
需要注意的是,刚岔气的时候千万别急着吃东西,尤其是冷饮冷食,否则会让原本收缩的血管更加痉挛,等到症状缓解后再少量进食温热易消化的食物,比如小米粥配蒸南瓜就很不错。
这些情况千万要注意!
虽然大部分岔气休息会儿就能好,但如果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必须立即就医:①疼痛持续超过半小时不缓解;②伴随呼吸困难、头晕恶心;③受伤部位出现肿胀变形,去年我们小区有个大叔以为是普通岔气,结果拖成了自发性气胸,住院插管治疗了好久,所以大家要学会区分普通岔气和其他急症的区别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说到底,最好的治疗还是预防,下次运动前记得做好充分热身,特别是拉伸侧腰和扩胸的动作;吃饭后至少间隔一小时再进行剧烈活动;平时多练习腹式呼吸增强膈肌力量,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,往往比事后补救更有效。
看到这里的你不妨现在就试试这几个小偏方,下次万一再遇到岔气,就不用捂着肚子直不起腰啦!觉得有用的朋友记得点赞转发,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实用的中医智慧,毕竟健康无小事,掌握几个应急技巧,关键时刻真的能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