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本是不是中药?揭开这个名字背后的真相

一归堂 2025-04-25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"高本是不是中药啊?"这个问题可把我难住了,要说咱们中国药典里记载的药材,那可都是正儿八经有学名的,但"高本"这名字听着耳熟又不熟,今儿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"高本",看看它到底是不是藏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的宝贝。

从药店招牌说起的误会 前些日子陪老妈去抓药,看见中药店里挂着个"高本堂"的匾额,老太太当场就问:"这高本是不是治风湿的?"掌柜的笑着解释这是店名,和药材没关系,原来很多人把药店字号里的字当成药材名,就像"同仁堂"没人当真有"同仁"这味药一样。

那些年我们追过的"山寨"药名 要说最容易和"高本"搞混的,当属"藁本",这俩词看着就像双胞胎,其实性格差挺多,藁本可是正儿八经的中药,人家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就有记载,长得像芹菜杆子,主治风寒头痛,有次我感冒头疼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这味药,熬出来的汤药带着股子特殊的香气。

中药命名的玄机 老祖宗给药材起名特有意思,要么按形状(如狗脊草),要么按产地(如川芎),还有的用功效命名(如益母草)。"高本"要是真有这味药,按说也得符合这些规律,可翻遍《中华药海》,愣是找不着这位"高"姓药材,倒是在《千金方》里见过"槁本",但那是"藁本"的不同写法。

民间偏方里的"李鬼" 去年去川西采风,听说当地有用"高本"泡酒治跌打损伤的偏方,我特意跑去看,结果发现所谓的"高本"其实是高原地区的独活,这独活在药典里明明白白写着,偏偏被安了个"高本"的俗名,难怪外地人分不清,就像东北管蒲公英叫"婆婆丁",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。

药市里的"障眼法" 在亳州药市转悠时,真见过标着"高本"的摊位,凑近一看,全是晒干的当归头,摊主解释说这是行话,"高本"指的就是长在高山上的当归,要我说,这属于行业黑话,就跟菜市场把香菜叫"芫荽"一个道理,外行人听了准迷糊。

古方考证闹笑话 最逗的是上次看古籍,在一本明代医案里瞅见"高本"字样,兴奋地查上下文,结果发现人家写的是"膏肓之疾,本难为治",这里的"高本"根本就是断句错误,就像把"白头翁"看成人名,其实那是种治痢疾的草药。

现代药理学的验证 现在国家药监局有个"中药品种保护名录",里面收录了将近7000种药材,我托做药师的朋友查了三个月,"高本"这名字始终没出现过,倒是在云南少数民族医药里有类似发音的草药,但那些属于民族药范畴,不算传统中药。

老百姓的认知误区 为啥这么多人觉得"高本"是中药呢?大概因为"本"字在中药里太常见了,什么木本、草本、根本,听着都像药材,再加上有些保健品瞎起名,弄个"高本养肾丸",这不是坑人吗?就像当年电视广告里的"藏秘排油",跟藏药毛关系没有。

正宗药材的辨别技巧 要认准正经中药,记住三点:一看有没有收录进《中国药典》,二查有没有千年沿用历史,三辨有没有明确拉丁学名,像藁本就有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.这么串英文代号,这才是国际通行证。

给"高本"正名 说到底,"高本"更像是个江湖绰号,它可能指代过某些地方草药,可能曾是药店的噱头,也可能单纯是笔误,但按照国家标准,它确实不在中药名录里,就像"龙血树"听着霸气,其实和龙没关系,也不是传统药材。

各位看官要是再听见谁提"高本",大可笑着问一句:"您说的是藁本,还是高原独活?"毕竟中药博大精深,差之毫厘就可能把黄连当甘草,记住正经药材都有身份证,别让那些"李鬼"坏了中医的名声,下次抓药前,不妨多问一句:"大夫,这药典里能查到不?"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