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这人啊,身上长个红斑掉皮屑,去医院一查说是银屑病(俗称牛皮癣),就开始犯愁——西药激素不敢多用,停药就反复;物理照光费钱耗时还麻烦,其实咱老祖宗留下的中医对付这毛病可有不少妙招!今天就掰着手指头给大家唠唠,中医眼里咋看这个病,又有哪些经过千百年验证的好方子能用上,别急着拿小本记,咱们慢慢聊~
先搞明白:为啥你会长银屑病?
中医可不叫它“银屑病”,而是归到“白疕”“松皮癣”这类名字里,大夫们认为,这病根儿不在皮肤表面,而在身体内部的失衡,就像地里缺水庄稼蔫了,或者水太多泡烂了根须,人体内的气血阴阳乱套了,才会反映在皮肤上,最常见的几种情况:有的是体内像憋着团火(血热),把津液熬干了,皮肤得不到滋养;有的是长期耗损导致血液亏虚(血燥),风吹草动就起皮屑;还有的是气血堵车(血瘀),局部垃圾排不出去,越积越严重,所以你看那些反复发作的患者,有的一到换季就加重,有的熬夜加班后爆发,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——该调整状态啦!
对症开方:四大经典方剂全解析
🔥 第一类:血热型——凉血才是关键
如果你发现自己皮损颜色鲜红,上面盖着厚厚的银白色鳞屑,稍微碰一下就往下掉渣,还总感觉口干舌燥想喝冰水,大便干燥甚至便秘,那大概率属于血热型,这时候得像给烧红的锅底泼冷水一样,赶紧清热凉血,有个经典方叫凉血消风散,里面用了生地黄、牡丹皮这些凉血高手,配上赤芍、紫草帮着活血解毒,防风、蝉蜕能把体表的风邪赶出去,很多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吃了这个方子,红斑能明显变淡,新长的疹子也会少很多,不过要注意,脾胃虚寒的人喝了可能会拉肚子,最好找医生根据体质调整用量。
🍂 第二类:血燥型——滋阴养血很重要
有些朋友病情拖了很久,皮损变成暗红色或淡褐色,虽然不怎么红了,但干燥得像枯树叶,一挠就簌簌往下掉皮屑,还伴有头晕乏力、手脚心发热的情况,这就是典型的血燥型,这时候不能再一味清热了,得像干旱的土地浇水一样,重点在于滋阴养血,常用的当归饮子加减就很合适,当归、熟地黄是补血圣品,白芍、川芎能让血液流动起来,何首乌既能补肝肾又能乌发,搭配黄芪增强正气,坚持服用一段时间,皮肤会逐渐变得滋润,脱屑也会减少,记得配合外用凡士林之类的保湿剂,效果会更好哦!
⚫ 第三类:血瘀型——活血化瘀通经络
还有一种情况特别容易被忽视,就是那些皮损肥厚坚硬,像块老树皮一样,颜色紫暗,好几年都好不了的患者,他们往往舌头底下的静脉粗大迂曲,指甲按压皮肤会出现淤青,这都是血瘀的表现,这时候单纯补血没用,必须先打通堵塞的血管,桃红四物汤加减就是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的,桃仁、红花是活血化瘀的经典组合,加上丹参、鸡血藤疏通经络,三棱、莪术破除顽固的血块,有些患者反馈说,吃了这个方子后,原本硬邦邦的皮肤慢慢变软了,瘙痒也没那么剧烈了,孕妇和经期女性要慎用活血药,这点一定要注意!
💦 第四类:湿热型——祛湿排毒两不误
南方潮湿地区的朋友要注意了,如果你们除了皮疹外,还总觉得身体沉重困倦,嘴里黏糊糊的,小便发黄,大便黏马桶,那可能是湿热蕴结导致的银屑病,这种情况下,既要清利湿热,又要兼顾解毒,龙胆泻肝汤加减是个好选择,龙胆草、黄芩负责清热燥湿,泽泻、车前子引着湿气从小便排出,薏苡仁、土茯苓健脾祛湿,金银花、连翘帮忙清热解毒,这类患者平时要少吃甜食和油腻食物,否则湿气会更重,夏天可以适当喝点绿豆汤、冬瓜汤,帮助身体排湿。
⚠️ 重要提醒:这些细节千万别忽略!
虽然说了这么多好方子,但我得严肃提醒大家:千万不要自己照着书本抓药吃! 中医最讲究辨证论治,每个人的体质、病程、并发症都不一样,同样的方子可能有人有效,换了个人反而加重病情,就拿血热型来说,如果患者本身脾胃虚弱,直接用大量苦寒药可能会伤胃;而血瘀型要是只活血不补气,也可能越治越虚,所以一定要找正规的中医师面诊,望闻问切之后才能开出最适合你的方子。
中药见效相对慢一些,一般需要连续服用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效果,在这个过程中,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,很多患者因为焦虑、压力大导致病情反复,不妨试试冥想、瑜伽或者散步,放松心情有助于气血调和,饮食上也要忌口,辛辣、海鲜、牛羊肉这些发物尽量少吃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🌿 锦上添花:外治法+食疗双管齐下
除了内服汤药,中医还有很多外用的小妙招,比如用马齿苋、黄柏煎水外洗,能起到消炎止痒的作用;自制紫草油涂抹患处,对于轻度破损的皮肤有很好的修复效果,还有一些现成的中成药膏剂,像复方青黛胶囊制成的软膏,使用方便且副作用较小。
在食疗方面,可以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合适的食材,血热型适合吃苦瓜炒蛋、绿豆百合粥;血燥型可以试试银耳莲子羹、黑芝麻糊;血瘀型则推荐山楂红糖水、黑木耳炖鸡汤,总之一句话,把身体当成土壤来调理,只有土壤肥沃了,才能长出健康的庄稼嘛!
说到底,银屑病不是单纯的皮肤病,而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信号,中医通过整体调节,不仅能够控制症状,还能增强体质,减少复发,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,能对中医治疗银屑病有更多的了解,更重要的是,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,毕竟,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上科学的治疗,才是远离疾病的王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