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各证型方剂整理大全—手把手教你精准选方!

一归堂 2025-08-14 科普健康 1607 0
A⁺AA⁻

各位热爱中医的朋友们,大家好!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实用的话题——中医各证型方剂整理大全,学中医最怕什么?就是面对五花八门的症状不知道该用哪个方子!别慌,这篇文章帮你把常见的中医证型和对应经典方剂梳理得明明白白,从此看病抓药心里有底!


为啥要按“证型”选方剂?

中医的核心是“辨证论治”,简单说就是根据身体表现出来的“证据”(也就是症状)判断属于哪种“证型”,再对症下药,就像锁头配钥匙,不同的证型对应不同的方剂,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乱吃药,轻则无效,重则伤身,所以咱们先搞懂几个核心原则:
先看大方向:比如是寒证还是热证?虚证还是实证?
再细分类型:同样是感冒,有风寒、风热、暑湿之分;同样是咳嗽,有痰湿阻肺、阴虚肺燥之别。
结合体质:老人小孩、胖人瘦人、平时怕冷还是怕热,都会影响选方。

下面咱们就按最常见的证型分类,逐个拆解经典方剂!


常见证型+王牌方剂全解析

风寒束表证——麻黄汤/桂枝汤

典型表现:怕冷明显,发热轻,无汗,头痛身痛,鼻塞流清涕,舌苔薄白。
👉 麻黄汤(发汗峻剂):适合体质壮实、无汗、全身酸痛严重的“纯风寒”,组方:麻黄+桂枝+杏仁+甘草,注意!高血压、心脏病患者慎用,出汗太多会伤津液。
👉 桂枝汤(调和营卫):适合体质偏弱、微微出汗、反复怕冷的人,组方:桂枝+芍药+生姜+大枣+甘草,喝完后喝碗热粥助发汗,效果更佳。
⚠️ 误区提醒:很多人一受凉就煮姜汤,其实生姜更适合轻微风寒初期,严重时还得靠这两个方子。

风热犯表证——银翘散/桑菊饮

典型表现:发热重,咽喉肿痛,口渴想喝水,鼻涕黄稠,舌尖发红。
👉 银翘散(清热解毒):针对高烧、喉咙痛得像刀割、扁桃体红肿的情况,金银花+连翘+薄荷+荆芥穗+淡豆豉,煎药时少放糖,以免助热。
👉 桑菊饮(疏风清热):适合咳嗽为主、发热不重的“温柔版风热”,桑叶+菊花+杏仁+连翘,尤其适合孩子积食化热后的咳嗽。
💡 小技巧:风热感冒初期可用金银花泡水,配合刮痧颈部两侧,退热更快。

暑湿困脾证——新加香薷饮/六一散

典型表现:夏天头晕沉沉,胸闷恶心,拉肚子,小便黄少,舌苔又厚又腻。
👉 新加香薷饮(祛暑解表):专治夏季贪凉吹空调导致的“阴暑”,香薷+厚朴+扁豆+银花+连翘,既能散寒又能清湿热。
👉 六一散(利湿退热):滑石粉+甘草=6:1比例打粉冲服,对付暑天痱子、小便刺痛超有效!
禁忌:暑湿期间千万别碰羊肉、榴莲这些热性食物,越吃越难受!

脾胃虚弱证——四君子汤/参苓白术散

典型表现:胃口差,吃完腹胀,大便稀软,脸色萎黄,说话声音低弱。
👉 四君子汤(补气基础方):人参/党参+茯苓+白术+甘草,适合长期疲劳、消化差的“慢性虚人”,现代人可用太子参代替人参,不易上火。
👉 参苓白术散(健脾祛湿):在四君子基础上加了山药、莲子、薏苡仁等,特别适合舌苔白腻、大便粘马桶的“湿胖子”。
🍲 食疗搭配:煮粥时加点陈皮、芡实,比单纯喝汤药更温和。

肝郁气滞证——逍遥散/柴胡疏肝散

典型表现:情绪低落爱叹气,两胁胀痛,月经不调前乳房胀痛,咽部异物感(梅核气)。
👉 逍遥散(疏肝健脾):当归+白芍+柴胡+白术+茯苓+薄荷+生姜+甘草,被称为“妇科圣方”,经期前后烦躁必备。
👉 柴胡疏肝散(行气止痛):川芎+香附+枳壳+陈皮+柴胡,适合生气后胃胀、打嗝不断的“暴脾气星人”。
❤️ 心理调节:配合每天拍打肝胆经(大腿外侧),疏肝效果翻倍!

肾阳不足证——金匮肾气丸/右归丸

典型表现:腰膝酸软发凉,夜尿频多,手脚冰凉,精神萎靡,男性阳痿早泄。
👉 金匮肾气丸(温补肾阳):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附子、肉桂,阴阳双补,适合轻度肾虚,注意!感冒期间停服,孕妇禁用。
👉 右归丸(峻补元阳):鹿角胶+杜仲+菟丝子+熟地黄,力量更强,适合畏寒肢冷严重的中老年人。
🔥 外用妙招:艾叶煮水泡脚至微微出汗,配合按摩涌泉穴,暖肾效果立竿见影!

阴虚火旺证——六味地黄丸/知柏地黄丸

典型表现:手足心热,盗汗失眠,口干咽燥,舌红少苔,痘痘反复长在下巴。
👉 六味地黄丸(滋补肾阴):熟地黄+山茱萸+山药+泽泻+丹皮+茯苓,适合熬夜族、更年期女性的“基础保养方”。
👉 知柏地黄丸(清虚热):在六味基础上加知母、黄柏,针对潮热盗汗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“虚火旺”人群。
🚫 警告: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的人慎用,可改为杞菊地黄丸更温和。


用方剂必看的3个关键点

  1. 剂量不是一成不变:古人用的剂量单位和现代不同,建议参考《中国药典》标准,儿童用量减半。
  2. 煎煮方法有讲究:解表药(如麻黄汤)武火快煎15分钟即可;补益药(如四君子汤)文火慢炖40分钟以上。
  3. 忌口清单记牢:服中药期间忌浓茶、萝卜(破气)、绿豆(解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