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晚期中医治疗病例,一位患者的求生之路与生命转机

一归堂 2025-08-13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深夜接到老同学的电话时,我正对着电脑屏幕修改第二天的科普文案,电话那头的声音沙哑又疲惫:“老张,我是李建民啊……医生说我已经是胃癌晚期,最多还有三个月……”这句话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,瞬间激起千层浪,作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余年的大夫,我见过太多被现代医学判了“死刑”却不肯放弃的患者,而眼前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高中同桌,此刻连呼吸都带着沉重的叹息,谁也没想到,这场看似绝望的生命拉锯战,竟在传统中医药的介入下走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轨迹。

初诊:被忽视的预警信号

初次见到李建民是在三年前的深秋,他蜷缩在诊室的木椅上,面色蜡黄如枯叶,原本挺拔的脊背此刻佝偻成问号,陪同前来的妻子眼睛红肿,手里攥着厚厚的病历袋,翻开各大医院的检查报告单,胃镜显示胃窦部巨大溃疡型肿物,病理活检确诊为低分化腺癌,CT提示腹腔淋巴结广泛转移——这是典型的胃癌晚期表现。

“其实半年前就有征兆了。”李建民断断续续地说,“总觉得上腹部隐痛,以为是老胃病犯了,随便吃点止痛药对付过去,后来开始吃不下东西,体重骤降二十多斤,这才想着去医院检查……”话未说完,一阵剧烈的干呕打断了他,这种场景在肿瘤科并不少见:许多患者因早期症状不典型,将持续性消化不良、反酸嗳气当作普通胃炎,等到出现明显消瘦、黑便才就医,往往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。

当时的西医治疗方案很明确:姑息性化疗配合靶向药物,但李建民一家陷入两难——化疗带来的脱发、呕吐、白细胞骤降让他望而生畏,而昂贵的进口靶向药又让普通工薪家庭难以承受,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下,他们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找到了我。

辨证施治:打开生命的另一扇窗

中医四诊合参的结果令人揪心:舌质紫暗有瘀斑,脉象弦涩无力,右上腹可触及硬质包块,夜间疼痛尤甚,结合其长期饮食不规律、情志抑郁的病史,辨证属“气滞血瘀、毒蕴脾胃”,治疗原则定为活血化瘀、软坚散结、扶正祛邪并举。

首诊开出的方剂以膈下逐瘀汤为基础加减:桃仁、红花各12g破血逐瘀;三棱、莪术各10g消积止痛;配合黄芪30g、党参15g益气托毒;半枝莲、白花蛇舌草各20g清热解毒,特别叮嘱每日煎服两次,每次取汁200ml温服,考虑到患者脾胃虚弱,特意加入砂仁6g(后下)、焦山楂15g顾护胃气。

服药初期并不顺利,第三日复诊时,李建民抱怨说喝完药后腹痛加剧,我仔细询问发现,原来是家属担心药效不足,擅自将每味药材剂量增加了三分之一,这恰恰违背了中医“中病即止”的原则,调整回原方剂量后,配合艾灸中脘、足三里穴位,疼痛逐渐缓解,两周后复查,意外发现他的食欲有所恢复,能少量进食米粥和蒸蛋羹。

治疗转折:动态调整的智慧

真正的转机出现在治疗三个月后,那天清晨我刚推开诊室门,就看见李建民扶着墙慢慢挪进来,脸上竟挂着久违的笑容:“昨天吃了半碗面条!”这个简单的进步背后,是我们根据病情变化进行的三次关键调方:

当出现口干咽燥、大便干结等阴虚症状时,及时加入麦冬15g、石斛12g养阴生津;发现晨起痰多色白,判断为脾虚生湿,添加茯苓20g、陈皮10g健脾化痰;针对夜间盗汗明显的气阴两虚证候,重用浮小麦30g、五味子9g敛汗固表,每次复诊都要重新把脉看舌,就像园丁修剪枝叶般精准调整用药方向。

最惊险的时刻发生在治疗第五个月,某天深夜突然接到急诊电话,李建民因剧烈腹痛被送往医院,B超显示肿瘤压迫胆总管导致梗阻性黄疸,总胆红素飙升至正常值的8倍,西医建议立即PTCD引流,但我们决定采用内外兼治方案:外用芒硝外敷右上腹软坚散结,内服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利胆退黄,经过72小时昼夜监护,奇迹发生了——黄疸指数开始缓慢下降,避免了创伤性操作。

疗效显现:超越预期的生存质量

时光悄然走过两个春秋,如今的李建民虽然依旧清瘦,但已能每天坚持散步半小时,最近一次复查显示,肝转移灶较前缩小了40%,CA19-9肿瘤标志物从最初的上千单位降至接近正常范围,更难得的是他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:可以陪孙子去公园放风筝,偶尔还能帮着老伴择择菜。

回顾整个治疗过程,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深思:首先是全程坚持个体化治疗,从未套用固定成方;其次是注重“带瘤生存”理念,不盲目追求消灭肿瘤,而是通过调节机体状态实现人瘤共存;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医患之间的深度信任,每当出现新的症状波动,患者都能第一时间反馈调整方案。

这样的案例并不能简单复制,中医治疗肿瘤讲究“同病异治”,同样的胃癌晚期患者,有的表现为湿热蕴结,有的属于脾肾阳虚,治疗方法截然不同,就像园丁培育花草,既要遵循生长规律,又要因地制宜。

给正在抗争者的几点忠告

这些年接触过不少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,常常听到两种极端声音:要么彻底否定中医,认为都是心理安慰;要么迷信偏方秘方,把最后希望寄托在某个“神医”身上,作为一线临床医生,我想分享几点切实体会:

  1. 尽早介入:不要等到所有西医手段都用尽才想起中医,在手术前后、放化疗期间配合中药调理,能有效减轻副作用,提高耐受度。

  2. 正规就诊:务必选择具有肿瘤专科经验的中医师,切勿轻信网络传言或街头游医,合格的中医会详细询问病史,认真查看检查报告,而不是只看个舌头就开方。

  3. 动态调整:人体状态时刻变化,有效的方剂也需要随证加减,一般建议每周至少复诊一次,及时捕捉病情变化。

  4. 综合调理:除了药物治疗,饮食调养至关重要,胃癌患者宜少食多餐,避免粗糙坚硬食物,可适当食用山药粥、银耳羹等易消化且具抗癌作用的食物。

  5. 心态管理:恐惧焦虑是最可怕的毒素,我们常看到,那些能积极配合治疗、保持乐观心态的患者,往往获得更好的疗效。

看着李建民如今能安稳地坐在诊室里喝茶聊天,我更加坚信:医学不仅是科学,更是人文关怀的艺术,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而言,或许我们无法承诺治愈,但完全可以帮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、更有质量,就像春日里的细雨,虽不能立刻催开满树繁花,却能让枯萎的枝桠重新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