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——正说着话呢,突然一股温热的液体顺着鼻腔往下淌,低头一看,手上全是鲜红的血,这突如其来的流鼻血,不仅让人尴尬,还总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了大问题,其实啊,在咱们中医看来,流鼻血可不是什么无解的难题,祖辈们早就留下了一堆管用的土办法和小药方,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唠唠这事儿。
为啥会莫名其妙流鼻血?
咱先得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不是?西医可能会说是毛细血管破裂啦、血压高啦之类的,但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,最常见的几种情况有:有的是因为天气干燥,特别是秋冬季节,鼻子里的黏膜就像干涸的土地一样容易开裂;有的则是吃太多辛辣烧烤,体内火气太旺,把血管给“烧”破了;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,稍微受点刺激就往外冒血,当然也有少数情况是气血两虚导致的固摄不住血液,这种一般还会伴随脸色苍白、乏力等症状。
我记得小时候邻居家小孩特别爱流鼻血,尤其是夏天打完篮球回来,两个鼻孔都堵着卫生纸的样子特滑稽,后来他奶奶带他去看了老中医,开了副清凉止血的草药,喝了几天还真没再犯过,所以说找准病因特别关键,别一流血就慌张往医院跑,很多时候在家就能解决。
厨房里藏着的急救法宝
先说几个应急的小妙招,这些都是经过无数代人验证过的实用技巧,当你突然开始流鼻血的时候,第一时间要做的肯定是仰头吗?错!这个动作反而容易让血流进喉咙呛到,正确做法是微微前倾坐着,用手指紧紧捏住鼻翼两侧,坚持压迫5-10分钟,这时候你可以顺手从厨房找些帮手:
✔️ 白茅根煮水:新鲜白茅根30克(干的减半),加水熬成淡黄色的水,放凉后慢慢喝下去,这东西性凉味甘,专门清肺胃之热,对于上火引起的流鼻血效果特别好,我家孩子小时候每次吃完火锅第二天准流鼻血,我都提前给他备好这个,基本都能压住。
✔️ 藕节炭粉:把老藕节洗干净晒干炒成炭,研成细末装瓶备用,流鼻血时蘸一点抹在鼻腔内侧,它能收敛止血还不伤黏膜,这个方法尤其适合反复出血的朋友,毕竟总是塞棉球也不是长久之计。
✔️ 蜂蜜柠檬水:温水兑一勺蜂蜜加几滴鲜柠檬汁,慢慢咽下,别看简单,这对改善鼻腔干燥引发的出血很有帮助,特别是北方开暖气的日子,早晚喝一杯能让鼻腔湿润很多。
针对不同体质的经典药方
要是经常性地流鼻血,那就得好好调理体质了,中医把这种情况大致分成三类,每类都有对应的经典方子:
肺经有热型(最常见)
表现特征:鼻涕带血丝,口干舌燥,咳嗽痰黄,大便干结,这类人多是因为外感风热或饮食辛辣导致,推荐【桑菊饮加减】:霜桑叶9g、菊花6g、薄荷3g(后下)、芦根15g、竹茹9g、生甘草3g,每天一剂煎服,连喝三天就能明显感觉鼻腔清爽许多,去年秋天我公司同事聚餐吃了顿麻辣小龙虾,好几个人都出现流鼻血,我就是用这个方子帮他们解决问题的。
胃火炽盛型
典型症状:牙龈肿痛,口臭烦渴,喜欢喝冷饮,大便臭秽,这种情况多见于爱吃重口味的年轻人,可以用【玉女煎改良版】:生石膏15g(先煎)、知母9g、麦冬9g、牛膝6g、粳米一把,注意石膏要先煎半小时再去渣,不然药效出不来,有个健身教练常年蛋白粉配辣椒酱练肌肉,结果经常流鼻血,按这个方子调了两周就好了。
阴虚火旺型
这类人往往伴有手足心热,夜间盗汗,舌头红少苔,多见于长期熬夜或慢性病患者,适合用【六味地黄丸合四生丸】:熟地黄12g、山茱萸9g、山药15g、丹皮6g、泽泻9g、茯苓9g,再加生荷叶9g、生艾叶9g、生柏叶9g,这个方子比较滋腻,脾胃虚弱的人最好搭配陈皮砂仁一起用。
日常养护更重要
光靠吃药还不够,平时要注意这些细节:早晨起床后用棉签蘸少许香油涂抹鼻腔,形成保护膜;饮食上少吃羊肉、荔枝、榴莲等温补食物;睡觉时在床头放盆清水增加湿度;儿童要避免剧烈擤鼻涕的动作,我有位朋友坚持每晚泡脚时按摩迎香穴(就在鼻翼两旁),半年下来原本每月必发的流鼻血彻底好了。
说到这儿得多叮嘱一句,如果连续三天以上每天都流鼻血,或者血量很大难以止住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,虽然大部分流鼻血都是良性的,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,记得去年新闻里报道过个小伙子以为是普通流鼻血,结果拖了一个月查出白血病晚期,真是可惜了。
现在药店里卖的中成药也挺方便的,像一清颗粒、裸花紫珠片这些都有很好的清热凉血作用,不过具体选用哪个还是要看个人情况,实在拿不准就去找个靠谱的中医师辩证施治,毕竟中医讲究千人千方,同一种病症在不同人身上用药可能完全不同。
对了,还有个小经验分享给大家:如果你发现自己一到特定环境就流鼻血(比如新装修的房子),很可能是过敏反应,这时除了常规治疗外,还可以尝试用苍耳子散熏蒸鼻腔,能有效减轻过敏症状,总之对付流鼻血这件事,既要懂得紧急处理,更要注重日常调养,双管齐下才能标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