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到换季或者受凉之后,很多人就被反复咳嗽、咳痰折腾得够呛——这大概率是气管炎在作祟,西医消炎止咳虽快,可不少人发现总是断不了根,稍不注意就复发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医对付这类慢性病特别有一套,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讲讲,中医到底是怎么从根儿上调理气管炎的。
先搞懂为啥会得气管炎
中医看问题从来不孤立看待某个器官,气管炎表面看是呼吸道的事儿,实际上跟肺、脾、肾三个脏腑关系密切,肺主呼吸,要是外感风寒没及时驱散,或者长期吸烟伤到了肺气,肺就像漏气的气球,该呼出的浊气排不干净;脾负责运化水湿,现代人爱吃冷饮甜食,脾胃虚弱的人体内容易生痰,这些黏糊糊的痰液往上涌就会刺激气管;还有的人天生体质弱,肾虚不能纳气,稍微活动就喘得厉害,所以中医治病前一定要辨清楚你是哪种类型,好比锁匠配钥匙,对症才能见效。
四大经典招数逐个击破
🌿第一招:中药内服调根本
刚发作时喉咙痒、吐白稀痰,多半是风寒束肺型,这时候常用麻黄、杏仁、甘草组成的三拗汤,就像给受寒的肺盖床厚被子,帮着发汗散寒,如果是黄稠痰还带着口干舌燥,那是痰热郁肺了,医生会开桑白皮、黄芩、浙贝母这类清热化痰的药材,有些老病号晨起必咳几声,痰不多但总觉着嗓子有异物,这种属于肺阴不足,麦冬、沙参、百合煮成的润肺膏就很合适,记得找正规中医师把脉开方,别自己乱抓药。
💆第二招:针灸推拿通经络
后背第三胸椎旁开的肺俞穴堪称天然止咳开关,每天早晚用拇指按揉五分钟,能明显感觉胸腔舒畅很多,天突穴在锁骨中间凹陷处,咳嗽剧烈时轻轻往下刮痧,立马能缓解呛咳,手脚上的太渊穴(手腕脉搏处)和丰隆穴(外踝尖上八寸)更是宝藏,前者补益肺气,后者专门化解顽固老痰,不少患者反馈坚持艾灸足三里三个月后,连冬天都不敢出门的老慢支都好了不少。
🍳第三招:食疗药膳养正气
厨房里的食材也能成为治病良药,雪梨削成盅,填进川贝粉隔水蒸熟,对燥热咳嗽特别灵验;白萝卜切片晒半干,加蜂蜜浸泡后代茶饮,既能消食又能化痰,脾胃虚寒的朋友可以试试陈皮茯苓粥,大米熬粥时放几片陈皮和茯苓块,温胃又祛湿,注意少吃牛奶、海鲜这些易生痰的食物,特别是咳嗽期间千万别碰冰淇淋!
☀️第四招:起居调养固本培元
很多气管炎都是冻出来的,脖子后面有个风池穴最怕受凉,出门戴条薄围巾比吃药都强,晚上睡觉要把窗户留条缝,干燥的空气会加重症状,推荐练习八段锦里的"左右开弓似射雕"动作,通过拉伸胸腔促进气血循环,情绪管理也很重要,生气着急时肝火犯肺,往往会导致咳嗽突然加剧。
这些细节决定成败
别看方法简单,坚持才是关键,有人吃了三天中药见好就停,结果没过两周又反复,一般急性期需要连续服药7-14天,慢性调理至少三个月以上,平时可以用黄芪、党参泡水喝,慢慢增强体质,家里有雾化器的,可以在药师指导下加入鱼腥草注射液做蒸汽吸入,直达病灶的效果很好。
说了这么多,核心道理就是中医讲究整体观念,不像西药单纯压制症状,而是通过调整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,当然不是说完全不用抗生素,重症感染期还是要遵医嘱用药,关键是要找有经验的中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,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,大多数患者的发作频率都会大大降低,下次再遇到久咳不愈的情况,不妨试试这些传承千年的方法,说不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