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门诊里总碰到这样的病人——明明感冒早就好了,可这咳嗽就是赖着不走,一咳就是大半个月甚至几个月,白天还好点,到了晚上刚躺下就狂咳不止,痰不多却黏得难受,嗓子眼像卡着羽毛似的发痒,吃了不少消炎药、止咳糖浆都不顶用,整个人被折腾得面黄肌瘦,其实啊,这种情况在中医看来多是“肺虚久咳”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老祖宗传下来的调理法子。
为啥会得肺虚久咳?
咱们中医讲究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很多人刚开始只是普通风寒咳嗽,想着扛扛就过去,结果拖久了损伤了肺气,肺主皮毛司呼吸,就像身体的保护伞,一旦肺气虚弱,不仅挡不住外邪入侵,连自身排浊的能力都下降了,特别是有些朋友爱熬夜、贪凉饮冷,把原本就受损的肺脏搞得更脆弱,这种慢性咳嗽往往伴随着说话声音低弱、稍微活动就喘粗气、容易出汗怕风,舌苔薄白脉象细弱,都是典型的肺脾气虚表现。
千年传承的调理智慧
🌿第一招:辨证施治喝对药
老中医开方子最讲究个体差异,要是你属于肺气亏虚型,常见表现为咳声无力、痰液清稀,通常会用到党参、黄芪这些补气的药材,配上五味子收敛耗散之气;如果是阴虚肺燥型的干咳少痰,麦冬、沙参就能派上用场,记得去年接诊过位退休教师,连续咳嗽三个月不见好,晨起尤甚,伴有咽干口渴,我用生脉散合止嗽散加减,三副药下去咳嗽明显减轻,继续调理两周基本痊愈,不过要提醒大家,中药必须经过专业医师把脉问诊后开具,千万别自己乱抓药。
🍲第二招:厨房里的养生经
食疗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疙瘩,给大家推荐几个亲测有效的家常方子:①冰糖炖雪梨加点川贝母粉,适合燥热伤津引起的干咳;②山药薏米粥健脾益肺,尤其适合脾胃虚弱的老慢支患者;③金橘蜜饯做法简单,将洗净的小金橘煮软后加蜂蜜腌制,每天含两颗能润喉化痰,特别提醒那些总说没时间的上班族,早上用电饭煲预约煮个百合莲子羹,当早餐吃既方便又养人。
👆第三招:手上有个止咳开关
说到经络调理,不得不提太渊穴这个肺经原穴,位置很好找,就在手腕横纹桡侧凹陷处,每天早晚用拇指按揉3-5分钟,以局部酸胀为宜,配合热敷后背的肺俞穴效果更好,可以用热水袋隔着衣服温敷,注意温度别烫伤皮肤,有个小窍门:咳嗽剧烈时立即按压天突穴(锁骨窝中央),很多患者反馈能快速缓解呛咳症状。
⏳第四招:生活细节决定成败
见过太多人前功尽弃,就是因为不注意养护,肺虚的人最怕受寒,秋冬季节出门一定要戴围巾护住咽喉,饮食上坚决杜绝冰淇淋、西瓜等寒凉食物,火锅烧烤也要少吃,建议大家养成腹式呼吸的习惯,每天清晨到公园做深呼吸锻炼,吸气时鼓起肚子,呼气时慢慢收腹,这对增强肺功能特别有帮助,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——睡前两小时尽量少喝水,避免夜间频繁起夜影响睡眠。
真实案例给你信心
上个月遇到位四十出头的快递员大哥,因为长期冒雨送货落下病根,每到变天就咳嗽不断,来看诊时他自嘲说:“我这咳嗽比天气预报还准。”检查发现他不仅有肺气虚,还有明显的脾湿症状,给他开了六君子汤加减,嘱咐他用陈皮泡水代茶饮,配合艾灸足三里,复诊时高兴地说现在下雨天也不怎么咳嗽了,胃口也好了很多,这说明只要对症调理,顽固的慢性病也能慢慢好转。
重要提醒别踩坑
很多朋友急于求成,看到网上推荐的偏方就盲目尝试,要知道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很大,别人有效的方子未必适合你,曾经有个阿姨听信所谓“祖传秘方”,大量服用罂粟壳制成的止咳粉,虽然暂时镇住了咳嗽,却导致便秘加重和药物依赖,所以郑重提醒大家:所有治疗方案都应该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,尤其是儿童、孕妇和老年人更要谨慎用药。
看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,又到了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,如果你也被久咳困扰,不妨试试这些传统方法,记住治病如同修补漏水的水桶,既要堵住漏洞(驱除余邪),更要加固木板(培补正气),调养身体急不得也懒不得,坚持一段时间定能感受到变化,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“三分治七分养”,愿每个人都能拥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