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刚进健身房就听见有人倒吸冷气——“完了完了!”转头一看,是个小伙子捂着右胳膊直咧嘴,不用问也知道又是练弯举时用力过猛,把肱二头肌给抻着了,这种场景在运动场、工地甚至日常搬重物时太常见了,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咱们中医对付这种急性损伤的独门绝技。
先看准病症再下手
肱二头肌就像藏在手臂上的两根弹簧绳,从肩胛骨连到前臂桡骨粗隆,这块肌肉要是突然被过度拉伸,轻则酸胀刺痛抬不起胳膊,重则皮下瘀青肿成馒头,很多人以为贴块膏药忍忍就行,结果越拖越严重,中医讲究望闻问切,有经验的大夫搭脉就能摸出气血瘀滞的程度,再看舌苔颜色判断寒热属性,要是受伤部位摸起来发烫,大概率是血热妄行;若是冰凉麻木,那就是寒凝血瘀在作祟。
记得去年有个装修师傅扛水泥袋闪了腰,连带着右臂也抬不起来,他来找我时已经疼了三天,整条胳膊像灌了铅似的沉重,我让他做屈肘动作,明显看到肌肉收缩时局部凸起个硬疙瘩,这就是典型的筋结形成,这种时候单纯吃止痛药只能暂时缓解,必须内外兼治才能断根。
祖传手法松解粘连
中医理疗最神奇的莫过于推拿整复,刚开始处理急性损伤时,医师会先用轻柔的滚法放松周围组织,就像揉面团一样慢慢软化紧绷的肌肉纤维,等到患者适应后,才会逐步加大力度点按关键穴位,最常用的三个穴位是曲池穴(屈肘时的凹陷处)、手三里(肘横纹下两寸)和阿是穴(痛点本身),这些穴位刺激能激发经气运行,相当于给堵塞的河道开闸放水。
有个小技巧特别管用:让患者仰卧,医师站其患侧,一手托住肘部缓慢做旋前旋后的动作,另一只手拇指精准按压天鼎穴(颈部侧面胸锁乳突肌后缘),这个组合手法既能牵引拉开痉挛的肌束,又能通过神经反射缓解疼痛,很多患者做完当场就能感觉轻松大半。
针灸拔罐双剑合璧
对于顽固性的陈旧性损伤,针灸绝对是秘密武器,选取肩髃、臂臑、侠白等穴位扎针,配合电针仪疏密波刺激,能有效解除肌肉痉挛,我常遇到些慢性劳损的患者,他们总说阴天下雨就隐隐作痛,这时候温针灸效果特别好——在针柄上插上艾段点燃,温热感顺着银针渗透进去,就像给僵硬的肌肉敷上了暖宝宝。
说到拔罐不得不提闪罐疗法,先用梅花针快速叩刺疼痛区域至微微渗血,立即覆盖玻璃罐吸附,这种方法看似粗暴实则精妙,通过负压吸引能把深层瘀血带到体表排出,上周有个羽毛球爱好者试了这个法子,拔出的血泡里全是紫黑色絮状物,第二天他说感觉胳膊从未有过的清爽。
草药调理内外兼修
内服方面要根据体质辩证开方,新伤多属气滞血瘀型,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:当归尾活血补血,川芎行气开郁,红花赤芍凉血散瘀,生地黄防止燥热伤阴,如果是陈年旧伤转为肝肾不足的,就要换成补肾壮筋汤,杜仲牛膝强筋骨,续断骨碎补促愈合。
外用熏洗方更是家家户户都能备着的法宝,取透骨草30g、伸筋草20g、海桐皮15g、艾叶10g,煮水后趁热熏蒸患处,药力借着蒸汽渗入毛孔,比单纯热敷效果好得多,有个出租车司机常年开车落下胳膊疼的毛病,坚持每晚用药渣包着毛巾热敷,半个月就把三年的老毛病治好了。
食疗养生加速恢复
饮食调养大有学问,急性期宜吃清凉解毒的食物,绿豆百合粥就不错;恢复期要补充优质蛋白,推荐鲫鱼豆腐汤配三七粉,忌口也很关键,海鲜发物、辛辣刺激都要忍住,曾经有个美食博主不听劝,治疗期间偷吃了麻辣小龙虾,结果本来快好的胳膊又红肿起来,得不偿失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:不少年轻人喜欢用肌效贴代替传统膏剂,其实两者原理相通,都是通过物理牵拉改善循环,只不过中医更强调分期论治——初期要用活血化瘀的黑膏药,后期改用舒筋活络的狗皮膏,就像园丁修剪树枝,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养护方法。
看着那些重新找回灵活双臂的患者,真心替他们高兴,中医的智慧就在于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,不像西医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,不妨试试这些传承千年的方法,毕竟身体是最诚实的,它知道哪种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