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茜草,很多老一辈的人都熟悉得很,这种田间地头常见的野草,在中医眼里可是个宝贝,前两天我在公园遛弯,看见几位阿姨蹲在草丛里挖野菜,凑近一看居然在采茜草。"这草熬水喝能治嗓子疼",一位阿姨边挖边说,看来民间的智慧真是代代相传,今天就带大家好好认识这个藏在深山田野里的"药草界万金油"。
藏在古书里的千年秘方 翻看《本草纲目》,李时珍对茜草的记载特别有意思:"茜草十二月生芽,蔓延数尺......根可染绛,故名茜。"古人发现这草的根能染出漂亮的红色,就给它取了"茜"这个名字,别看它长相普通,从秦汉时期就开始入药,张仲景的《金匮要略》里就有用茜草配伍治疗瘀血的方子,老辈人常说"三月三,茜草尖",说的就是清明前后采收的嫩芽药效最好。
五大功效承包半个中药柜
-
止血不留瘀的"急先锋" 上个月邻居家孩子打篮球摔破膝盖,血流不止,他奶奶赶紧去院里揪了几棵茜草,捣碎敷在伤口上,没几分钟血就止住了,这可不是巧合,茜草含有的茜草素能收缩血管,既能快速止血又不会形成血块,不像有些止血药堵得死死的,它还能顺便疏通淤血,正应了中医"见血休治血"的道理。
-
妇科调经的"温柔刀" 记得诊所坐诊时遇到位痛经十年的患者,脸色青白得像纸一样,开了当归、川芎这些常规药效果不明显,后来加了一把茜草,配合益母草煮水喝,三个月下来,经期那些血块明显少了,茜草活血不伤正的特性,特别适合气滞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,配上红糖姜茶效果更佳。
-
风湿骨痛的"疏通剂" 前阵子陪老妈去泡温泉,遇见位大爷浑身贴满膏药,聊天才知道是二十年的风湿腿,我建议他试试茜草泡脚,方法很简单:50克茜草煎汤兑热水,每晚泡20分钟,没想到两周后碰见他,居然说膝盖轻松多了,这草里的醌类物质确实能改善局部循环,比单纯吃止痛药强得多。
-
咽喉肿痛的"消防员" 教师节那周接诊好多嗓子哑的老师,有个年轻老师声带都充血了,我让她每天用茜草15克、金银花10克煮茶饮,连喝三天就见效,茜草凉血解毒的特性对付上火导致的咽喉炎特别管用,办公室备点当凉茶挺合适。
-
跌打损伤的"急救包" 健身房教练最懂茜草的好,他们常年备着晒干的茜草粉,学员扭伤脚踝时,马上用黄酒调敷患处,消肿速度比冰袋还快,这草活血化瘀的功效,简直就是人体自带的"云南白药"。
使用讲究多 这些坑千万别踩 虽说茜草是个好东西,但乱来也会出问题,孕妇千万远离,这草活血力度大,当年有个孕妈听信偏方喝茜草汤保胎,结果差点早产,虚寒体质的人要慎用,这类人手脚冰凉、大便稀溏,单独吃茜草等于雪上加霜,必须配黄芪、党参这类温补药,用量也别贪多,新鲜茜草每次15-30克,干品减半就行,过量可能伤胃。
鉴别窍门 别把艾草当茜草 常有患者拿着类似植物来问是不是茜草,教大家三个辨别诀窍:①茎方形带倒刺 ②叶子轮生像车轮 ③折断时流出红棕色汁液,最简单的是在手机下查图对比,现在识花软件都能识别,实在分不清就别乱采,药店买的制茜草片更安全可靠。
现代研究给茜草"正名" 别以为老祖宗的经验不靠谱,现代医学检测发现,茜草含有蒽醌类、环烯醚萜苷等活性成分,确实有抗菌消炎、抗凝血的作用,日本学者做的实验显示,茜草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,这解释了它为什么既能止血又防血栓,不过西医把它做成注射液,我们还是更习惯用传统的煎煮法,毕竟草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。
最后唠叨一句,再好的药草也只是辅助,去年有位大叔听说茜草治痛风,天天拿它泡酒喝,结果喝得胃出血,所以说用药前最好问问大夫,特别是长期服药的朋友,你家附近要是有茜草,不妨采些晒干备用,这大自然馈赠的"中药抗生素",可比保健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