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师傅,这飞龙真能治风湿?"我蹲在老药铺的柜台前,盯着玻璃罐里那条盘成团的蛇状药材,王掌柜摘下老花镜,用镊子挑起晒得发脆的"飞龙","小伙子,这可是咱们山里的宝贝,.."他突然压低声音,"得会用才行"。
藏在深山里的"蛇形仙草" 要说飞龙的来历,得从三年前我陪爷爷采药说起,那年端午,爷爷带着我钻进雾蒙蒙的断肠崖。"瞧见没?"他指着岩缝里几株藤蔓,暗紫色的果实像缩小版的茄子,"这就是飞龙,学名飞龙掌血,咱们山里人叫它见血封喉的救命草"。
这名字听着吓人,其实大有讲究,我凑近看,藤蔓表面布满鱼鳞般的纹路,折断茎秆立刻渗出鲜红色汁液,爷爷说这汁水含鞣酸,遇上血液会凝结成膜,当年红军伤员就是用它止血,没想到这看似普通的野草,竟藏着双重身份——既是外伤药,又是内服良方。
老辈人传了百年的用法 在咱们靠山吃山的村落,飞龙可是家家户户必备的"万能药",隔壁陈婶去年摔断腿,敷了半个月飞龙捣的糊药,现在走路都不带瘸的,最绝的是村西头李大爷,三十年的老风湿,喝了半年飞龙泡的药酒,现在还能扛着锄头下地。
不过王掌柜总叮嘱:"飞龙虽好,可不能乱来",他教我辨认真伪:正宗的飞龙叶子背面有透明油点,揉碎闻着带股说不出的辛香,要是叶片发黄或有黑斑,准是受了潮的陈货,药效得打对折。
现代研究发现的"隐藏技能" 前些日子市中医院的教授来采风,拎着检测仪器对着飞龙直拍照,原来这野草含着飞龙掌血素、白屈菜红碱这些洋气成分,能抗炎镇痛还能调节免疫,教授说他们实验室正拿飞龙提取物做抗肿瘤实验,效果比化疗药温和多了。
村里年轻人现在流行用飞龙泡脚,建筑工地的小张跟我说,每天半斤飞龙煮水泡脚,半个月脚气全消,不过他也吃亏过,有回贪多用了一整株,结果半夜痒得直往墙上蹭——剂量确实不好掌握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 别看飞龙名声大,用错地方反伤人,村东头赵寡妇就吃过亏,她把飞龙当减肥茶喝,结果喝出胃出血,老中医说这草性寒,体虚的人碰不得,还有人拿新鲜飞龙榨汁治痘痘,结果满脸红肿——活株含有刺激性物质,非得炮制过才能用。
最要紧的是认准产地,我们断肠崖的飞龙跟云南产的不是一个样,去年有个城里老板收错货,拿着普通络石藤当飞龙,白花了三万块,现在正宗的飞龙论克卖,晒干的要八十块往上,要是碰到便宜货,准掺了别的杂草。
普通人该怎么用? 其实日常保健用不着整根入药,我们村里老太太常摘几片飞龙叶晒干泡茶,专治春天湿气重,要是碰上蚊虫叮咬,揪两片叶子搓出汁,抹上就不痒,倒是那些泡药酒的讲究多,得好白酒闷足九九八十一天,每次喝不能超过二两。
最近我还学了个新招:把飞龙粉掺在面膜里,同事小林试了半个月,说她多年的黄褐斑淡了不少,不过这都是土方子,要治病还得听医生的,就像王掌柜说的:"飞龙是好东西,但治病得像炖老母鸡,文火慢熬才见效"。
后记:上个月带都市白领朋友进山采飞龙,看着她们小心翼翼用手机拍标本的样子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爷爷背着竹篓采药的背影,山里的宝贝还是那个宝贝,只是现在更多人知道了它的好,不过王掌柜临走前的那句话总在我耳边转:"飞龙不是神药,是老天爷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