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邻居王婶念叨"最近湿气重,嗓子不舒服",我突然想起婆婆寄来的那罐新会陈皮,这黄澄澄的干橘子皮,可是咱老祖宗传了千年的养生宝贝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,这个厨房角落里的"药食同源"高手到底藏着多少秘密!
祛湿驱寒的天然空调
前阵子连着下雨,我家阳台晾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,这种时候最难受的就是浑身黏糊糊的,舌苔厚得像敷了层腻歪歪的膜,这时候煮壶陈皮山楂水最灵验,抓两片陈皮切丝,配着焦香的炒山楂,咕嘟咕嘟煮上十分钟,酸酸甜甜的喝下去,就像给身体开了台抽湿机。
记得去年梅雨季,快递小哥送来包裹时浑身湿透,我赶紧给他冲了杯陈皮姜茶,看着他捧着杯子哈气的样儿,热气带着陈皮特有的辛香往鼻子里钻,不出半小时就见他额头微微冒汗,说整个人都活泛过来了,这可比整天窝在空调房里喝冷饮强多了!
咳嗽痰多的救星
上个月公司年会,火锅烧烤加冰啤轮番上阵,第二天同事小李就咳得像个破锣嗓,我翻出抽屉里的陈皮,教他跟雪梨一块炖,看着砂锅里琥珀色的汤汁慢慢翻滚,陈皮的清香混着梨子的清甜,蒸腾得满屋子都是温暖的气息。
其实古人早就懂这个理儿,《本草纲目》里就说陈皮"同补药则补,同泻药则泻",现在药店里那些止咳糖浆,很多都偷偷加了陈皮提取物,不过要我说,直接拿陈皮泡水更实在,特别是早上起床喉咙里像堵了口痰的时候,含片陈皮比吃润喉糖管用多了。
脾胃虚弱者的开胃神器
我妈年轻时总胃疼,姥姥就给她缝了个棉布袋装陈皮,没事就拿出来闻,后来她学聪明了,炖肉时丢几片进去,油腻的红烧肉立马变得清爽可口,现在我媳妇学做广式煲仔饭,临出锅前放一把陈皮丝,米饭粒粒分明还带着果香,连挑食的娃都能多吃半碗。
前几天接待北方来的客户,特意煮了陈皮小米粥,看着他们从一开始皱着眉头试一口,到后来呼噜呼噜喝光见底,就知道这老祖宗留下的配方有多绝,不过要提醒一句,新鲜橘子皮可不能直接用,那东西叫"青皮",劲儿猛得很,得存够年份才能真正发挥药效。
美容养颜的隐形功臣
你们发现没?广东阿婆们皮肤都透着股健康的光泽,秘诀就在她们喝了几十年的陈皮普洱茶,上次去芳村茶叶市场,老板教我把三年陈的普洱和五年陈的陈皮一起煮,茶汤红亮如玛瑙,入口甘醇回香,坚持喝了半个月,原本蜡黄的脸色真就透出点血色来。
现在美容院流行的"橘萃护理",其实就是把陈皮提取物加进精油里,不过要我说,每天拿陈皮水泡泡脚才是实惠又管用,晚上看电视时扔两片进洗脚盆,热水漫过脚踝,毛孔张开时能感受到药气丝丝往里钻,泡完擦干睡觉,第二天脚丫子还是暖烘烘的。
解腻消食的饭后良伴
过年串亲戚最怕啥?十桌有八桌都是大鱼大肉!今年春节我随身带着小罐陈皮,吃完饭嚼半片,嘴里那股油腥味立马就被陈皮的清香压下去了,这招还是跟粤菜大厨学的,他们做鲍鱼扣肉时总要放点陈皮提鲜解腻。
有次陪客户吃日料,生鱼片吃得差不多时,我悄悄泡了壶陈皮乌龙茶,看着透明玻璃壶里茶叶上下翻飞,金黄的陈皮在水中舒展成花朵形状,客户连连拍照发朋友圈,其实古人早就知道这个理儿,《黄帝内经》里说的"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",用陈皮调理再合适不过。
温馨提示:陈皮虽好也有讲究
- 选品要看"三龄":树龄(柑树越老越好)、藏龄(三年以上为佳)、产地(新会核心产区最优)
- 储存要避潮:最好用陶罐装,放在阴凉通风处,每年拿出来晒晒太阳
- 气虚体燥者慎用:这类人喝多了容易上火,可以搭配菊花或麦冬
- 别买硫磺熏的:优质陈皮表面有细毛,掰开断面清晰,不会有刺鼻味
下次路过药店或茶叶店,不妨捎上一罐地道陈皮,这看似普通的干货,其实是穿越千年的养生智慧,从皇宫御膳到百姓厨房,这片小小的橘子皮始终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健康,现在天气渐凉,正是用陈皮调养的好时节,你家的陈皮准备好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