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地黄VS熟地黄,功效大不同,用错可就亏大了!

一归堂 2025-05-21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开头引入:
最近总熬夜上火,闺蜜给我塞了一包“黑乎乎的中药片”,说是能降火,我一看成分——生地黄?后来刷到有人用熟地黄炖汤补血,我又懵了:这俩名字这么像,到底是同一种东西还是亲戚?今天咱就来扒一扒,生地黄和熟地黄到底有啥区别,功效差多少,怎么吃才能不浪费!


生地黄和熟地黄是“双胞胎”?别被名字骗了!

很多人以为生地黄和熟地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,其实它们本是“同根生”——都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,区别在于炮制方法:

  • 生地黄:直接挖出来晒干或烘干,保留原本的凉性。
  • 熟地黄:用生地黄加黄酒反复蒸晒,颜色变深、性味转温,药效也更“醇厚”。

生地黄是“清凉直爽派”,熟地黄是“温和滋补派”,用错了就像拿西瓜霜治感冒——白费劲!


生地黄:专治“火气大”,但别瞎用!

清热凉血,救急小能手
熬夜后嗓子冒烟、嘴角起泡?这时候生地黄泡水或煮汤,相当于给身体“泼冷水”,它尤其擅长清血热,

  • 痘痘红肿、牙龈出血(血热妄行)
  • 更年期潮热、手脚心发热
  • 小孩高烧不退(需配其他药,别单用)

养阴生津,干咳便秘靠它
秋天干燥喉咙痒?生地黄+雪梨炖汤,润肺效果堪比“喝水续命”,它能缓解:

  • 口干舌燥、眼睛干涩(阴虚缺水)
  • 大便像羊屎蛋(肠道缺津液)

注意!这些情况别碰

  • 脾胃虚寒(吃凉的就拉肚子)
  • 阳气不足(怕冷、手脚冰凉)
    用生地黄就像往冰窖里倒冷水——越补越虚!

熟地黄:补血界“老中医”,但黏糊得很!

补血滋阴,女人一辈子的好朋友
脸色苍白、头晕眼花?熟地黄炖鸡/鸭,比红糖水管用多了!它主攻:

  • 月经量少、痛经(血虚血瘀)
  • 产后脱发、面色萎黄(气血两亏)
  • 中老年腰酸腿软(肝肾不足)

填肾精,头发白了还能救
熟地黄搭配山药、山萸肉,是经典的“补肾三宝”,适合:

  • 熬夜掉发、白发早生
  • 耳鸣耳聋、腰膝酸软
  • 更年期盗汗(阴虚火旺)

缺点:太腻歪!
熟地黄质地黏稠,单独吃容易消化不良,建议:

  • 搭配陈皮、砂仁(理气消食)
  • 炖肉时放,借油化解滋腻

到底啥时候用生,啥时候用熟?

举个栗子🌰:

  • 上火痘烂脸:生地黄+金银花煮水,当晚就能睡安稳。
  • 姨妈期血崩:熟地黄+阿胶糕,补血止血双buff。
  • 加班熬夜垮脸:白天喝生地黄茶清热,晚上喝熟地黄粥补肝血。

一句话总结

  • 生地黄:灭火队长,专治急性热症。
  • 熟地黄:后勤部长,慢性虚损慢慢补。

小心!这些坑千万别踩!

  1. 别把俩混着用
    有人早上喝生地黄降火,晚上吃熟地黄进补,结果肚子胀成球,二者药性相反,建议间隔4小时以上。

  2. 别迷信“高档货”
    生地黄不是越粗越好,鲜品反而更清润;熟地黄别看颜色黑,酒味越浓质量越佳。

  3. 别当保健品猛吃
    生地黄每天不超过30克,熟地黄炖汤放10-15克够够的,过量伤胃,别不信邪!


懒人福利:3个超简单食疗方

  1. 熬夜急救水
    生地黄10g + 麦冬5g + 冰糖,开水焖泡,喝完嗓子不疼,第二天不便秘。

  2. 姨妈后补血汤
    熟地黄15g + 红枣5颗 + 鸡蛋1个,炖20分钟,汤喝光,蛋吃完,脸色一周就回血。

  3. 秋冬抗燥粥
    生地黄10g + 熟地黄10g + 小米,煮到粘稠,早晚一勺,皮肤不干裂,静电都少了!


最后唠叨一句
生地黄和熟地黄就像中药界的“阴阳双剑”,用对了是宝,用错了是草,下次再看见它们,先摸清楚自己是“火旺”还是“血虚”,别让好药材白白糟蹋了!

(全文完,实际字数约12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