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身体像泡在梅雨天里,早上起来眼皮肿得像核桃,小腿肚一按一个坑,舌头边缘全是齿痕,问了楼下诊所的老中医,他捏着脉枕直摇头:"姑娘啊,你这脾虚湿盛可不止三两天了!"
原来咱们南方人最怕的不是热,是这无孔不入的湿气,老祖宗留下的祛湿智慧倒是不少,不过真正管用的还得数这个传了八代人的健脾祛湿方,您可别小看这几味常见的药材,搭配对了就是黄金组合。
【千年验方藏玄机】 上个月陪老妈去抓药时发现的蹊跷事——隔壁王婶抓的药包鼓得像个枕头,我们却只有薄薄几包,老大夫嘿嘿一笑:"你们这是四神汤浓缩版,人家那是十全大补方!"
四神汤的配伍堪称精妙:茯苓负责把积水潭里的湿气舀干净,薏苡仁就像扫帚把垃圾道清理通畅,再加上山药这个脾胃修补匠,最后用莲子镇守中焦,这四位神仙组队干活,专治那些黏糊糊的痰湿妖怪。
记得去年清明时节连着喝了两周,最明显的变化是早晨起床不再像被胶水粘住,以前上厕所总要蹲半天,现在痛快得像开了闸,办公室小妹偷偷问我是不是偷偷健身了,其实就是每天保温杯里泡着这些小东西。
【厨房里的中药铺】 要说最懒人的祛湿法,当属这个五指毛桃煲鸡,周末去菜市场买半只土鸡,加上一把五指毛桃、两片姜,丢进砂锅慢炖两小时,汤刚揭开盖那股椰奶香混着肉香,骗多少孩子主动喝汤。
广东阿婆教的小窍门特别实用:炒薏米要选那种带褐色斑点的,铁锅干焙到微微发黄,这样寒性去了大半,配上赤小豆煮粥,连我这个冰可乐爱好者都能连喝三大碗,有次闺蜜来家蹭饭,喝完直接把锅底刮得锃亮。
【药店柜台的秘密】 上次陪老爸取降压药时发现个怪现象——中成药区的阿姨们都在抢参苓白术丸,后来才明白这里面暗藏心机:人参补气,白术健脾,茯苓祛湿,三剑客联手把湿气连根拔起。
要是嫌熬药麻烦,可以试试改良版的二陈汤茶包,药房买的陈皮切丝,加两片生姜,开水冲泡焖十分钟,我这常年手脚冰凉的体质,喝了半个月居然能光脚穿凉鞋了,有位快递小哥说他们站里人手一包,送货爬楼都不喘了。
【生活细节藏药方】 真正的祛湿高手都懂"三分治七分养",我家阳台永远晾着艾草,睡前熏熏足三里穴,比泡脚粉管用多了,还有那个祖传的竹纤维席子,据说能吸走半夜渗出的汗湿。
最意想不到的祛湿神器竟是晒太阳,每天正午搬个小板凳坐在阳台,让太阳公公给后背做艾灸,公司前台小姐姐学了我这个方法,说她多年的痛经居然好转了。
前阵子同学聚会吓一跳,当年全班最虚胖的男同学居然练出了腹肌,一问才知道他奶奶每天给他熬芡实南瓜羹,连喝三个月裤腰少勒两扣,看来老祖宗的智慧真不是吹的,关键得找对门道。
现在每次路过中药房,都会多瞄两眼那些褐色纸包,看着普通药材在砂锅里翻滚,蒸腾起的热气带着草木香,忽然觉得这才是最实在的养生之道,毕竟咱们的身体,本就需要这些土地里长出来的灵气来滋养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