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里藏着的"四块瓦",到底是个啥?
前几天去山里采药,老药农指着一株叶子像四片瓦片的草说:"这四块瓦可是咱山里的宝贝!"我凑近看,这草长得不起眼,叶片对生像四合院的瓦片,开紫红色小花,根茎细长带毛须,老药农神秘一笑:"别小看它,祛风湿、止疼痛、治跌打,连城里大医院都抢着收!"
这四块瓦学名叫做"四块瓦",各地叫法不同,云南喊"四叶莲",川渝称"四块瓦",学名叫"及己",别看它名字土气,《本草纲目》早有记载,李时珍都说它能"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",现在科学研究发现,这草含挥发油、黄酮类物质,简直是天然的消炎药。
祖辈相传的四大功效,个个都是硬本事
风湿骨痛的"克星"
隔壁王奶奶膝盖疼了二十年,去年泡了四块瓦药酒,她说每天擦三遍,半个月就能下地干活,这草专治风寒湿痹,尤其对付"老寒腿"最灵,村里做苦力的汉子,腰酸背痛时抓一把捣烂敷患处,第二天照常下地。
跌打损伤的"急救包"
前些天看见村口诊所,医生正用四块瓦捣碎调酒,给扭伤脚的小伙子敷药,这草活血散瘀是一把好手,篮球崴脚、工地撞伤,新鲜草药捣烂外敷,淤青消得比吃药还快,要注意的是,孕妇千万别碰,活血太猛容易伤身。
毒蛇咬伤的"救命草"
山里人被蛇咬了,第一件事就是找四块瓦,记得去年隔壁张叔被竹叶青咬了小腿,马上嚼碎四块瓦叶子敷伤口,半小时就送医院,医生说来得及时,这草解毒效果虽好,但只能应急,还得赶紧去医院打血清。
妇科调理的"秘方"
镇上老中医有个验方:四块瓦配益母草煎水喝,专门调理痛经,他说很多姑娘宫寒血瘀,喝这个比吃止痛药管用,不过他强调得辩证,热性体质要加金银花,不然容易上火。
这样用四块瓦,效果翻倍不伤身
外用讲究"鲜、巧、透"
刚挖的鲜草药效最强,捣烂时要加少量白酒当引子,敷药得用纱布包紧,免得汁水乱流,去年我肩膀脱臼复位后肿得像馒头,老师傅教我用四块瓦捣碎调黄酒,敷两小时就消了大半。
内服掌握"少、慢、温"
煎水喝每次不超过5克,要小火慢熬20分钟,体虚的人可以加点红枣枸杞中和寒性,特别注意不能长期喝,伤阴厉害,我们村会计常年喝四块瓦茶,结果晚上盗汗厉害,停了才好。
食补妙招:泡酒+炖肉
50度以上白酒泡两周,早晚擦关节,炖土鸡时放10根根须,产后风湿的嫂子连吃三天,手指头终于能握拳了,但高血压患者千万别试,这草酒性烈得很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,否则好事变坏事
误区1:剂量越大越好
有人觉得多放点见效快,结果拉肚子拉到脱水,四块瓦含有刺激性成分,过量会恶心呕吐,一天最多用鲜品30克。
误区2:所有疼痛都能治
邻居老赵头疼喝了四块瓦汤,结果疼得更厉害,原来这草只针对风湿、跌打类的"实证"疼痛,神经性头痛反而越喝越糟。
误区3:小孩老人随便用
上次见大妈给孙子敷四块瓦治磕伤,吓得我赶紧拦住,这草药性猛,12岁以下孩子要减半用量,70岁往上的老人最好别内服。
现代研究怎么说?这些数据让人吃惊
省中医药研究院拿小白鼠做过实验:四块瓦提取物消炎效果比阿司匹林弱些,但镇痛时间更长,特别是对尿酸引起的关节肿胀,抑制率能达到65%,不过专家也提醒,这草含有马兜铃酸成分,长期服用可能伤肾,可不能当保健茶喝。
现在药店卖的风湿贴膏,很多都加了四块瓦提取物,但要说效果,还是新鲜草药直接外敷更猛,就像我们村猎户说的:"机器压出来的药膏,哪比得上山里现采的带着露水的灵!"
去哪里找好药材?记住这三个窍门
认准"三白一红"特征
叶片背面有白毛,茎秆带白粉,开花后结红色小果,要是叶子油光发亮,八成是打过农药的。
最佳采集时机
清明前后药效最强,这时候掐尖采叶,晒干后香气能熏满整个柜子,过了端午叶子发柴,药劲至少减三成。
辨别真假有妙招
真四块瓦揉碎有薄荷香,假的多是刺鼻味,泡水后汤色应该淡黄清澈,如果浑浊发红,肯定是掺了其他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