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师傅,这石头缝里扭来扭去的虫子真能入药?"二十年前跟着老药师上山采药时,我第一次见到石蚕从青苔覆盖的溪石下探出金黄脑袋,老师傅用竹镊子夹起这条"石蜈蚣"时笑着说:"别小看这溪涧里的活药材,可是能治大风症的宝贝。"
藏在山泉水里的祛风高手 中药石蚕可不是普通的蚕宝宝,它是天蚕蛾科昆虫的幼虫,在江浙一带的深山溪流中,老药农都管它叫"石蜈蚣",这小家伙专挑水质清澈的山泉石缝产卵,幼虫通体金黄透亮,吃着藻类和水生植物长大,要经过三次蜕皮才能成熟,有经验的采药人都知道,清明前后雨水初涨时,是捕捉石蚕的最佳时节。
祛风解痉有奇效 老中医常说"风为百病之长",石蚕最拿手的就是对付各种"风症",去年邻居王叔突然口眼歪斜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石蚕配全蝎,这味药尤其擅长平息肝风,对小儿惊风、破伤风都有奇效,更难得的是它性味甘平,不像其他祛风药那么燥烈,就连产后血虚受风的妇人也能用。
溪石与桑枝的鉴别密码 常有药贩用桑枝冒充石蚕,其实只要记住三个诀窍:真石蚕断面有丝状物牵连,闻着带淡淡青草香,泡水后汤色金黄透亮,而桑枝断面整齐,气味寡淡,去年我在桐庐药材市场就见过用漂白桑枝染色的假货,老药农教我用指甲掐,真石蚕能掐出黏液,假的只会掉粉末。
民间流传的祛风秘方 在我们浙西山区,老一辈传下个治荨麻疹的土方:石蚕9克配徐长卿15克,加水煮沸后熏洗患处,去年我表弟浑身起红疹,医院说是过敏性荨麻疹,用这个方子连洗三天就好了,不过要注意新鲜石蚕必须开水烫死后再晒干,直接生用容易过敏。
采药人的江湖规矩 采石蚕讲究"三不采":暴雨涨水不采,农历五月毒虫活跃期不采,怀崽母虫不采,老辈人说破坏溪流生态会遭报应,前几年有药商雇人用电鱼机捕捞,结果那片溪沟三年都没再见到石蚕,现在村里年轻人不愿学这门手艺,倒是有几个城里来的中医博士,每年开着越野车进山跟老药农学认石蚕。
现代研究的新发现 别看石蚕长得普通,现代研究发现它含有独特的抗菌蛋白,省中医院的教授团队正在做抗耐药菌实验,据说对某些超级细菌有抑制作用,不过这些科研用的都是人工养殖的品种,野生石蚕还是应该用来救命治病。
后记:上次回家看见村头张伯还在溪边守着捕虫笼,他说现在石蚕越来越难捉,但祖传的本事不能断,看着老人佝偻着腰查看虫笼的身影,突然想起《本草纲目》里那句"虽贱如蝼蚁,亦能救人危殆",这或许就是中药石蚕传承千年的奥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