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身边朋友安利"茵陈丸",说它是春季养生的宝藏中成药,作为一个常年被湿气困扰、熬夜后肝火旺的打工人,我也忍不住去查了资料,没想到这颗小小的药丸,居然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养生秘密!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这个传承千年的古方到底牛在哪儿?
祛湿退黄"小能手",黄疸患者的救星
说到茵陈丸,第一个要提的就是它的祛湿退黄功效,小时候在南方老家,常看见邻居阿姨们采路边的茵陈蒿煮水喝,后来学医才知道,这种不起眼的野草可是《神农本草经》里的上品药材。
去年春天我接了个项目连轴转,天天熬夜赶方案,有天突然发现早上起来的眼屎特别多,小便黄得跟浓茶似的,吓得赶紧翻出家里备着的茵陈丸,按说明书吃了三天,居然真的见效了!现在每次感觉身体发沉、舌苔厚腻的时候,我就会吃几颗当急救药。
现代研究发现,茵陈含有的茵陈炔酮、绿原酸成分,能促进胆汁分泌,特别适合那些喝酒应酬多、爱吃肥甘厚味的上班族,有次客户老张就是靠它调理好了反复升高的胆红素指标,现在他包里总揣着这个"护肝宝贝"。
给肝脏做SPA,熬夜党的续命神器
都说"夜里11点不睡伤胆,1点不睡伤肝",可对我们新媒体人来说,凌晨两点前睡觉都算早睡,长期熬夜让我脸上爆痘、口苦口臭,体检单上的转氨酶指标也让人心慌。
中医朋友说这是肝胆湿热的典型表现,推荐我早晚各吃6克茵陈丸,坚持一个月后,最明显的是晨起嘴里不再发苦,右肋下那种闷胀感也消失了,现在办公室小伙伴人手一盒,我们戏称这是"熬夜加班保命丹"。
其实古人早就发现茵陈配栀子、大黄的组合特别养肝,就像给肝脏做深度清洁SPA,能把淤积的湿热毒素排出去,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个组合药性偏寒,胃寒的朋友最好饭后服用。
湿疹荨麻疹的天然克星
记得去年梅雨季,我脖子上突然起了一片红疹子,又痒又烫,去医院说是湿热引起的湿疹,开了药膏却含激素不敢多用,我妈翻出老药箱里的茵陈丸,让我碾碎掺着蜂蜜敷患处。
刚开始还半信半疑,结果连着敷了三天,红肿居然消下去大半!后来查资料才明白,茵陈里的挥发油成分有抗炎止痒的作用,配合其利湿功效,简直就是皮肤病的"克星"。
现在每当换季皮肤敏感,或者吃海鲜过敏,我都会马上吃几粒茵陈丸,有个宝妈群分享说,宝宝痱子反复发作,用茵陈煮水洗澡配合药丸内服,效果比某知名婴儿霜还好。
口臭便秘的隐形杀手
有没有人跟我一样,明明每天刷牙两次,还是被人说"口气重"?试过嚼口香糖、喷清新剂,治标不治本,直到有次中医号脉说我"胃火炽盛",给开了茵陈丸配决明子茶。
吃了一周就感觉肠道通畅了,以前两三天一次的便秘变成规律晨便,最惊喜的是,办公室里同事突然说我"最近味道清爽多了",原来茵陈不仅能清肝胆湿热,还能通利大肠,从根源上解决口臭问题。
现在很多健身房教练都推荐学员运动前后吃,说能加速代谢废物排出,我自己尝试跑步前吃3克,确实出汗更畅快,运动后的酸痛也减轻了。
调节血脂的古老智慧
上次陪老爸复查脂肪肝,医生叮嘱要控制血脂,老人家嫌西药伤肝,非要试中药调理,我翻遍医书找到个古方:茵陈搭配山楂、泽泻,自己配起来麻烦,直接买了成品茵陈丸。
三个月后复查,老爸的甘油三酯降了1.2mmol/L,B超显示脂肪肝从重度转为轻度,现在他每天雷打不动地泡茵陈茶,配上10颗药丸当保健量,小区里几个老伙计看他有效,都跟着吃上了。
现代药理研究证实,茵陈中的咖啡酸能抑制脂肪细胞合成,配合其利胆作用,相当于给身体装了套"油脂过滤器",不过要提醒三高人群,这个只能作为辅助治疗,不能替代降压药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!
虽然茵陈丸好处多多,但也不是万能神药,有次闺蜜痛经想吃这个止痛,被我及时拦住了——它只适合湿热体质,如果是虚寒体质的人,吃了反而可能拉肚子。
最佳服用时间也有讲究,建议早饭前半小时空腹吃,这时候吸收最好,剂量要严格把控,保健量每天不超过9克,治疗量也要遵医嘱,孕妇和哺乳期妈妈要特别注意,里面毕竟含有活血化瘀的成分。
现在市面上的茵陈丸质量参差不齐,建议大家选老字号药厂的产品,我一般认准同仁堂的蓝色包装,每颗都是蜡封保存,方便携带不容易变质。
划重点:你适合吃吗?
如果你有以下症状,可能就是茵陈丸的"目标人群":
- 早起眼屎多,小便发黄
- 右肋下胀闷,叹气会舒服些
- 舌苔黄腻,嘴巴黏糊糊
- 后背长痘痘,瘙痒难忍
- 大便粘马桶,擦不干净
不过要记住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如果吃两周还没效果,或者出现腹泻腹痛,就要赶紧停用去看医生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养生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