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姜黄芪芡实煮水喝,这3个好处藏不住!

一归堂 2025-05-20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总感觉身子虚,动不动就冒冷汗,吃饭没胃口还总胀气,老中医给我支了一招,让我试试生姜黄芪芡实煮水,喝了半个月,别说,以前手脚冰凉的情况真改善了不少!今儿就跟大伙唠唠这三位"养生搭档"的妙处。

【晨起一杯暖全身】 记得头回煮这三样东西时,厨房飘着淡淡的胡椒香,姜片是菜市场买的鲜姜,黄芪选了切片的内蒙古货,芡实抓了把带壳的自己剥,沸水咕嘟咕嘟滚上十分钟,倒出来晾温正好能入口,第一口下去喉咙就热乎乎的,像揣了个小火炉,连着喝三天,突然发现爬楼梯不喘了,这可是往年冬天才有的毛病。

老辈人说"早吃姜胜参汤"真不是瞎话,我现在切姜都不去皮,留着姜皮散寒湿,有次淋雨回来浑身发冷,猛灌两大杯姜黄芡实茶,后脊梁那股寒气顺着汗毛孔就跑出来了,不过得提醒各位,这茶最好上午喝,下午喝容易上火,有次我下午嘴馋又泡了杯,当晚翻来覆去睡不着,舌尖都起泡了。

【脾胃虚弱有救星】 前阵子连着加班,胃里总反酸水,我妈从乡下捎来半麻袋芡实,说是"水中人参",刚开始直接嚼着吃,有点生涩,后来学聪明了,跟黄芪生姜搭着煮,这仨凑一块儿真是绝配,黄芪补气推动运化,生姜暖胃消食,芡实就像个小扫帚,把肠胃褶皱里的痰湿都清扫干净。

现在家里常年备着这三样,赶上饭局吃撑了,回来赶紧煮一壶,看着茶杯里金黄的茶汤,漂浮的姜片像小船,喝下去从喉咙暖到脚趾尖,有次带着去办公室,隔壁工位的小年轻尝了一口直呼"奶奶的味道",其实人家老一辈的养生智慧都在这茶汤里呢。

【祛湿健脾双管齐下】 南方朋友最懂湿气重的苦,我也一样,以前上厕所发现纸巾都是潮的,舌苔厚腻得像糊了层浆糊,自从每天带着保温杯出门,里面泡着这三样宝贝,身体变化肉眼可见,原先半天都憋不出尿,现在不到两小时就得跑厕所,整个人都轻快了。

特别推荐梅雨季煮这个喝,生姜驱外寒,黄芪固表气,芡实把体内陈年老湿都收拢排出去,有次落枕脖子疼,用煮过的姜片擦患处,热气钻进去竟缓解大半,不过芡实虽好也不能贪多,有天我抓了一大把煮,结果腹胀难受,查资料才知道每天30克足够。

【黄金搭配有讲究】 这三样看着普通,配比可有门道,我试过几次不同比例:生姜放多了烧心,黄芪过量会上火,芡实太多又不消化,现在固定用量是生姜3片、黄芪15克、芡实20克,刚好能互相制约,有次家里黄芪用完了,临时拿党参代替,味道差不说,喝完还拉肚子。

煮法也有技巧,先用凉水泡半小时,让药材"醒醒神",砂锅煮沸后转小火慢煨,就像熬中药那样,有次图省事用开水壶闷泡,结果黄芪的药效没激发出来,白糟蹋好东西,现在每周炖两次,剩下的汤汁装矿泉水瓶存冰箱,随喝随取特方便。

【这些人要特别注意】 虽说这茶好处多,但不是谁都适合,有次看邻居脸色发黄,好心送她一包,结果第二天鼻血直流,原来她属于阴虚火旺体质,生姜温热反而加重症状,所以舌红少苔、爱熬夜的朋友要谨慎,孕妇和哺乳期妈妈也别轻易尝试,毕竟涉及药食同源的东西。

还有次感冒发烧想靠这个发汗,结果越喝体温越高,后来才明白,风热感冒得用薄荷芦根,生姜只适合风寒初期,所以说养生不能跟风,得先辨明体质,我现在养成习惯,换季前先看舌相,再调整饮用频率。

写在最后:这三位"草根神仙"看似平凡,却是千年养生智慧的结晶,从立秋喝到开春,不仅把多年老寒腿治得七七八八,连痛经都减轻不少,不过再好的方子也架不住瞎折腾,按时按量、持之以恒才是关键,建议大家先从小剂量试起,身体适应后再逐步调整,毕竟适合自己的才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