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这锅粥里飘着的黑渣子是什么啊?" 小时候每次喝妈妈煮的杂粮粥,总能看到些深褐色的碎屑浮在上面,后来才知道这些被很多人当成"杂质"扔掉的东西,居然是营养价值超高的米壳!今天就带大家重新认识这个被误会多年的"厨房边角料"。
米壳到底是啥?别急着扔! 咱们平时说的米壳主要指稻谷、小麦、玉米等谷物最外层的保护壳,就像花生衣包裹花生仁一样,这些看似粗糙的外壳其实是自然界赐予的营养宝库,不过要注意,这里说的可不是发霉变质的陈粮外壳,而是新鲜谷物加工时自然脱落的外壳。
藏在米壳里的5个健康密码
-
肠道清道夫(膳食纤维超标) 上次去中医馆调理便秘,老医师居然让我每天嚼几颗烤过的糙米壳,原来100克米壳含有的膳食纤维相当于2斤生菜,特别适合久坐族当"零食",隔壁王阿姨把米壳炒熟磨粉,每天早上空腹喝一勺,半个月就跑厕所勤快多了。
-
天然吸油纸(减肥期神器) 公司前台小美最近迷上米壳茶,她跟我说饭前喝半杯泡开的米壳水,能明显感觉没那么馋油炸食品了,原理很简单,米壳里的活性碳素能吸附肠道多余油脂,就像给肠胃做个SPA。
-
隐形的补钙高手 表姐家孩子挑食不喝牛奶,她就把炒熟的米壳碾碎撒在酸奶里,没想到检测发现,每100克米壳钙含量居然有牛奶的1/3,关键是不含乳糖,乳糖不耐症患者的福音。
-
熬夜救星(B族维生素爆棚) 上个月连续加班冒痘,同事推荐了个土方子:米壳+菊花煮水擦脸,查资料才发现,米壳里的维生素B1含量是大米的8倍,正好对付皮肤炎症,现在办公桌上常年备着玻璃罐装的炒米壳。
-
控糖小帮手 楼下早餐店老板有糖尿病,却总拿米壳煮粥当早餐,他说米壳里的植酸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,亲测血糖升得比吃白粥慢一半,当然这只是辅助手段,该吃药还得老老实实吃药。
这样吃米壳等于服毒!3个致命雷区 雷区1:直接生啃(划重点!) 上周邻居刘叔听说米壳好,直接抓把生麦麸吃,结果半夜急性胃痉挛送医院,所有谷物外壳都含抗营养物质,必须经过炒制、浸泡或发酵才能吃,生米壳=草料!
雷区2:过量食用(适可而止)) 表妹为了减肥每天喝三碗米壳糊,一周后胀气胀到穿不下牛仔裤,营养师建议每天摄入量不超过15克,大概两汤匙的量,毕竟膳食纤维吃多了反而影响矿物质吸收。
雷区3:霉变米壳(致癌风险!) 去年老家收的玉米受潮发霉,长辈心疼没舍得扔,结果用发霉米壳做的枕头滋生大量黄曲霉素,整家人咳嗽了半个月,切记:发黑、有异味的米壳直接丢!
厨房小白也能玩的米壳妙用
-
懒人版米壳茶:平底锅小火炒米壳至焦香,密封保存,每次抓一把开水冲泡,比奶茶店的谷物茶健康百倍
-
泡脚养生法:每晚抓两把炒米壳煮水,40度水温泡15分钟,祛湿效果堪比足疗店
-
宠物除味剂:把米壳晒干装纱布袋,放猫砂盆里能吸异味,比化学除臭剂安全多啦
特别提醒:市售米壳产品要看清配料表!有些所谓"谷物纤维粉"添加了大量麦芽糊精,不如自己在家炒更放心,判断米壳好坏有个笨办法:沉水的比漂浮的好,褐色比灰白的营养丰富。
写在最后: 从祖辈用来喂鸡的"废料",到如今都市人的养生新宠,米壳的逆袭之路印证了老话"物尽其用",不过再好的东西也要讲究方法,就像人参吃错也中毒,下次看到厨房角落里的米壳,不妨试试今天分享的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