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张啊,你上次给我泡的那个藤子风茶还有吗?最近总感觉嗓子不舒服......"隔壁王婶敲开我家院门时,我正晾着刚采回来的藤子风,这种长在村后崖壁上的藤本植物,可是我们这代代相传的"家庭医生"。
要说藤子风的来历,连村里最年长的七爷都说不清具体年份,只记得太爷爷那辈就常背着竹篓攀岩采药,晒干的藤子风能换不少盐巴钱,这些年城里人开始追捧野山参,反倒让我们这漫山遍野的藤子风显得更加珍贵——毕竟不是哪里都有能长出上等藤子风的石灰岩缝。
【祛火解毒的天然良方】 前阵子表弟高考前急火攻心,满嘴燎泡疼得吃不下饭,他妈妈连夜赶过来求药,我摘了半筐青翠的叶子让她熬水,第二天视频里看孩子嘴上的泡消了大半,直说比药店买的喷雾还管用,其实古人早就发现藤子风的妙处,《草木拾遗》里记载"藤子风味苦性寒,专解五脏毒火",像熬夜加班、火锅烧烤后的上火症状,抓一把嫩叶煮水,比凉茶见效还快。
去年邻居家小孩被黄蜂蛰了,整只小手肿得发亮,他们家老太太不慌不忙采来藤子风,捣碎敷在红肿处,不过两小时,孩子就敢伸手抓玩具了,后来镇医院医生听说这事,专门来研究过,发现藤子风汁液里有特殊活性成分,消炎速度比某些西药还快。
【风湿骨痛的克星】 我们这靠山吃饭的人家,多半有风湿的老毛病,六十岁的刘叔年轻时在矿场干活落下病根,每逢变天膝盖就疼得打颤,去年秋收后他跟着采药队进山,意外发现藤子风缠着的岩缝里藏着块温热的石头,后来听老中医指点,把晒干的藤子风和粗盐炒热装布袋,每天敷半小时,现在刘叔下雨天都能骑着摩托去集市,逢人就说这是祖宗留下的偏方。
前些天带摄影爱好者进山拍雾凇,有个姑娘踩空扭了脚踝,正当大家手忙脚乱时,向导掏出随身携带的藤子风药酒,擦了三遍,姑娘居然能瘸着走下山,这让我想起爷爷说的:"藤子风是山神赐给脚夫的恩物",果然名不虚传。
【妇科调理的秘密武器】 村里嫁闺女都要备上藤子风染的蓝布包袱,这可不是简单的习俗,邻村李嫂子婚后三年没动静,婆婆天天摔盆砸碗,有次碰上采药的姑姑,教她用藤子风根炖乌鸡,没想到第二年就生了大胖小子,如今孩子都会满山追野兔了,当然这只是个例,但老辈人说月子里用藤子风煮水擦洗,能驱寒气防月子病,倒是流传甚广。
上个月表妹生理期腹痛,我寄去真空包装的藤子风粉,她说冲蜂蜜水喝确实缓解胀痛,现在每次"大姨妈"来访前都提前喝三天,不过要提醒姐妹们,孕妇千万碰不得这味药,当年村西头小芳就是不懂忌口......
【意想不到的新用途】 现在年轻人流行用藤子风做养生茶,说是比奶茶健康百倍,我试过加两片鲜柠檬,酸酸的别有风味,镇上新开的咖啡馆甚至推出"森系特调",杯底沉着几颗冰镇的藤子风果,喝着有种置身竹林的清凉感。
更让人惊喜的是美容功效,表嫂把晒干的藤子风磨粉掺在面膜里,说是祛痘印效果堪比某大牌精华,我自己试了半个月,原本泛红的鼻翼确实消退不少,不过过敏体质要谨慎,最好先在耳后试用。
【使用禁忌要牢记】 虽说藤子风好处多,但"是药三分毒"的老话不能忘,体寒手脚冰凉的朋友不宜长期饮用,否则容易拉肚子,采摘也讲究时令,清明前后的嫩芽药效最佳,霜降后叶子发黄就要停采,最重要是认准正品,现在市面上有用石斛冒充的假货,记住真品叶片背面有细密银毛,揉碎闻着带薄荷香。
前几天收拾阁楼,翻出奶奶当年的采药笔记,泛黄的纸页上画着歪歪扭扭的藤子风图样,旁边标注着"七月七采露水者佳",看着窗外云雾缭绕的山峦,突然觉得这株平凡小草里,藏着一部活着的《本草纲目》,下次您要是遇见藤子风制品,不妨细细品味这份来自大山的馈赠,毕竟有些智慧,真的只在悬崖峭壁间生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