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部感染别慌!老中医推荐的5个调理方子,对症缓解超管用

一归堂 2025-04-25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咳嗽发烧的朋友特别多,医院里挤满人,挂号排队至少半小时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,藏着不少应对肺部感染的好法子,今天咱就聊聊那些经过千年验证的古方,关键时候真能派上用场!

肺病反复的根源在哪儿?

西医说的"肺部感染",在中医眼里可不只是嗓子疼、咳嗽这么简单,老中医常说"肺为娇脏",它像块海绵又像片羽毛,最怕两样东西:外邪入侵和内火煎熬,春天花粉灰尘多,夏天空调直吹,秋天燥气伤人,冬天寒风刺骨,稍不注意就会让肺"闹脾气"。

我邻居王大爷去年感冒拖成肺炎,吊了半个月抗生素还是咳得睡不着,后来他闺女从乡下找来个退休中医,给开了副麻杏石甘汤加减方,喝三天就能睡安稳觉了,所以说啊,找准病根比盲目吃药更重要。

五个经典方子要收好

麻黄汤(风寒侵袭型)

这方子专门对付着凉后怕冷、流清鼻涕、咳白痰的情况,老家偏方常用带节的麻黄3克,配上杏仁9克,桂枝6克,甘草3克,记住麻黄得用纱布包着煮,煮沸后小火熬15分钟,趁热喝发汗效果最好,不过高血压、心脏病患者千万别试,这方子发汗力度大得很。

银翘散(风热犯肺型)

要是发烧喉咙痛、黄痰多得像吐菠萝酱,就得换思路了,金银花15克、连翘15克、薄荷5克(后下),这三味药煮出来的汤水带着股清凉劲儿,我表姐上次肺炎高烧不退,喝了这个配合物理降温,当天下午体温就降了1度多。

清金化痰汤(痰热淤积型)

整天感觉胸口闷着团棉花,咳出来的痰又黄又黏?试试黄芩10克、栀子6克、贝母9克这套组合,老中医教了个窍门:把枇杷叶刷干净毛,加两碗水榨汁,代替水煮药,止咳效果翻倍,不过胃寒的人少喝,容易拉肚子。

沙参麦冬汤(阴虚干咳型)

有些朋友病好了还不停干咳,特别是晚上躺在床上咳得撕心裂肺,这时候该用北沙参15克、麦冬10克、玉竹10克这些滋阴润燥的宝贝,我同事慢性咽炎十几年,坚持喝这个两个月,现在唱歌都不破音了。

补中益气汤(体虚反复型)

有些人明明治好了,隔两周又中招,这是正气不足的表现,得靠黄芪15克、党参10克、白术9克这些补气药打底,我们村有个老师傅,每年立秋开始喝这个方子,连着三年没再犯过支气管炎。

熬药服药的门道

别看都是草草根根,讲究可多了,砂锅要用冷水浸泡药材半小时,武火烧开转文火慢炖,解表药(像麻黄桂枝)煮10分钟就行,补药得炖满40分钟,喝完药别急着吃水果,尤其是柿子、梨子这些寒凉的,相当于白喝了。

我试过把药渣装布袋里热敷后背,对咳嗽引起的胸痛特别管用,还有个土方法:用雪梨挖空芯,塞进去川贝粉3克,隔水蒸熟,甜甜的像吃甜品,小孩都愿意喝。

日常防护比吃药更重要

药是救急的,养生才是长久之计,每天早晚用盐水漱口,能杀灭口腔病菌,雾霾天出门戴那种带呼吸阀的口罩,减少刺激,饮食上多吃白色食物:莲藕、银耳、百合,这些都能润肺,最关键是别熬夜,夜里1点到3点是肺经当令,这时候不睡觉等于给病毒开大门。

特别提醒: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文中剂量只是参考,拿不准自己体质的话,最好去正规中医院把脉,我朋友乱喝网上的偏方,结果拉肚子拉脱水,得不偿失,咱们既要相信老祖宗的智慧,也要科学用药才行。

收藏这几个方子应急用,但平时还是要多锻炼增强体质,听说现在公园里练八段锦的大叔大妈,冬天感冒的都少了,毕竟身体养好了,才是对抗疾病的本钱啊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