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邻居聊养生,说起中药调理都头头是道,前几天王婶神秘兮兮地塞给我一包"牛只",说是老中医开的方子,让我顿顿炖汤喝,我当时就懵了——这名字听着像牛肉干,难道真是拿牛腿当药材?后来查资料才发现,原来人家说的"牛只"其实是中药里的"牛膝",这误会可闹大了!
要说这牛膝啊,可是中药界的"老戏骨",别看它名字带个"牛"字,实则是苋科植物的根,长得像倒挂的牛膝骨才得名,咱们老祖宗用它入药少说也有两三千年,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早就给它盖过章,现在中药房抓药,师傅都会称上几克放在草纸包里,看着不起眼,煮出来汤却带着股淡淡的回甘。
这牛膝最拿手的本事就是疏通经络,前阵子我陪老妈跳广场舞,看她扶着腰直咧嘴,老中医给开了含牛膝的方子,喝了半个月,现在她扭秧歌都比别的阿姨利索,中医说它能"引血下行",就像给身体装了个排水管,专门冲走淤堵在下半身的气血,那些坐办公室的白领,整天对着电脑腰椎发僵,不妨用它煮水当茶,比吃止痛片强多了。
说到补肾,牛膝更是一把好手,隔壁陈叔以前爬三楼都要歇两气,自从每天用牛膝配杜仲泡酒,现在扛着孙子上六楼都不带喘,这味儿药材就像个贴心小管家,能帮着把肾精牢牢锁在体内,不过要提醒各位,这补药虽好可不是人人都能吃,火气旺的年轻人最好别碰,免得半夜流鼻血。
关节炎患者可得记牢了,牛膝简直就是关节润滑剂,我们小区张老师风湿腿疼十几年,现在天天用牛膝加木瓜炖猪蹄,她说这配方就像给骨头缝里抹润滑油,现在上下楼梯膝盖终于不咔咔响了,其实道理很简单,这药材含有皂苷成分,能消炎镇痛,比西药膏药贴着舒服多了。
女人调理月经也得靠它,我表妹痛经那叫个撕心裂肺,每次来月经都得卧床三天,后来她奶奶传了个偏方:当归、牛膝加红糖熬水,喝了一段时间,现在居然能活蹦乱跳地去吃火锅了,不过要特别注意,孕期千万碰不得,这药材活血太猛,容易惊动胎气。
平常在家折腾这宝贝也简单,最懒人的办法就是丢进鸡汤里慢炖,出锅前撒盐就行,讲究点的可以配山药排骨,砂锅文火煨两个小时,汤头奶白醇厚,要是嫌麻烦,直接拿它泡高度白酒,密封三个月后每天小酌一杯,冬天手脚再也不怕冷得像冰块。
当然啦,再好的东西也有讲究,这牛膝生用和炙用过完全不一样,生品偏于消散瘀血,炒制后更侧重滋补肝肾,抓药时一定要问清楚用法,别像上次李大爷把生牛膝当保健品嚼,结果牙龈肿了三天说不出话,还有啊,这药材虽好也不能贪杯,每天用量控制在9-15克,毕竟再灵的药也是三分毒。
说到底,古人留下的中药智慧真不容小觑,这看似普通的根茎,既能当食材又能入药,关键看怎么用,下次去中药店,可别再说"牛只"是牛肉干了,这可是能让我们浑身舒畅的宝贝疙瘩,不过话说回来,任何调理都得循序渐进,要是当真把身体当试验田胡乱试药,那可就辜负了老祖宗的良苦用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