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"我现在连大声说话都不敢,一开口就咳得停不住",这种明明没感冒却总在说话时气短咳嗽的情况,其实在中医里早有应对之法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怎么用中药调理这种让人尴尬又难受的症状。
这种情况多半跟肺气不足有关,就像自行车胎气不足时蹬着费劲,我们肺里的"气"不够用,稍微说多点话就喘不上气,中医常说"肺主气司呼吸",当肺气被耗损过度,就会像漏气的气球似的,越说话越觉得胸口发紧。
有个简单的自测方法:如果爬三层楼就气喘吁吁,平时说话声音细小,还特别容易感冒,八成就是肺气虚了,这时候光吃枇杷膏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,得从内里调养起来。
老祖宗留下的药方里,有几个特别适合调理这种情况,比如经典的补中益气汤,里面的黄芪、党参就像是给肺气充电的"充电器",白术、甘草帮着健脾,让气血生化有源头,不过这个方子更适合整天疲乏没精神的人,如果是动不动就冒虚汗的,可以试试玉屏风散,黄芪配白术防风,就像给身体筑起挡风墙。
记得去年邻居王阿姨就是这情况,她总说"跟人聊半小时家常,得缓半天才能顺气",后来中医师给她开了个小方子:西洋参片3克含嘴里,每天早晚用手搓热劳宫穴(就在掌心位置)各50下,坚持一个月后,现在跳广场舞都能连唱三首不歇气了。
食补比药补更贴心,试试这个山药枸杞粥:怀山药100克削皮切块,枸杞15克洗净,加粳米煮成稠粥,每周喝三次,山药补肺气,枸杞养肾精,大米养胃气,这三者搭配就像给五脏六腑做SPA,要是嫌麻烦,用保温杯泡黄芪红枣茶也行,黄芪15克红枣5颗,闷泡两小时后当水喝,记住一定要温热喝才有效。
有个细节很多人不知道:说话气短的人往往伴随着肾气不足,中医讲"肺主呼气,肾主纳气",就像气球和气泵的关系,所以这类人晚上泡脚时,可以往热水里加10克杜仲和5颗花椒,泡到小腿肚发红最好,既能温肾阳又能通经络。
说到日常保养,腹式呼吸法最管用,平躺在床上,左手放胸前右手放肚子,吸气时鼓肚子不让胸起伏,呼气时收肚子,每天早晚各练10分钟,坚持两周就能感觉到气息变长,我那办公室同事小李就是这么练的,现在开会发言都不带断气的。
最后提醒一句,如果咳嗽带血丝或者呼吸困难,千万别硬扛,上个月门诊就遇到位大叔,以为只是气虚,结果查出慢阻肺,所以该做的CT检查一定不能省,中药调理要配合现代医学诊断才最稳妥。
调理期间要少吃寒凉食物,冷饮、生鱼片这些都得忌口,可以多吃点核桃、白果、杏仁这类白色食物,它们走肺经最能补益,另外情绪波动大也伤肺气,心情不好时去公园吊吊嗓子,既能练声又能疏解肝郁。
说到底,说话气短不是单纯靠吃药就能解决的,要把呼吸练习当晨练,把药膳当家常,把泡脚当习惯,三个月下来,保证你能找回畅快呼吸的感觉,毕竟古人说的"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",养足了底气,说话自然中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