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就没断过,工位隔壁的小王硬扛了半个月,昨天终于挂着黑眼圈跟我说:"真佩服你上次咳嗽三天就好,吃的啥神药?"其实我哪有什么神药,不过是翻了老家奶奶的药箱,扒出几味老辈人常备的止咳中药罢了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,那些藏在街角中药铺里的止咳宝藏。
被忽略的止咳高手:厨房里的中药
前几天给我妈视频,发现她正拿着刀片刮柚子皮,一问才知道姨妈家孩子咳嗽半个月,她寄了晒干的柚皮加蜂蜜过去,别说,这土方法还真灵——柚子皮在中药里叫"化橘红",专治痰多咳嗽,就像小区门口卖凉茶的阿婆总挂着块陈皮,咳嗽时掰下一小块泡水,那股子辛香能把堵在胸口的痰气化开。
前年去同仁堂抓药,老师傅见我总忍不住咳两声,从柜子底层摸出个油纸包:"试试这个,比止咳糖浆管用。"打开一看是黑乎乎的枇杷叶,背面还带着细绒毛,拿回去煮水时加了几颗冰糖,没想到苦味竟被甜味吊出了回甘,连着喝两天喉咙就不痒了,后来查资料才懂,枇杷叶背面的绒毛能像小刷子似的清扫咽喉。
药店C位的止咳明星
上个月陪闺蜜去抓中药,抓药师傅看见她咳得满脸通红,麻利地称了20克川贝母,这种像缩小版大蒜头的药材贵是贵了点,但磨成粉拌在雪梨挖空的肚子里蒸熟,那碗甜汤下肚,当晚咳嗽声至少减半,不过老中医叮嘱过,川贝适合干咳少痰的情况,要是痰湿重的体质,反倒该用茯苓熬粥。
有次在黄山民宿,老板娘端来碗热气腾腾的黑褐色汤汁:"这是山里挖的野百合,专门对付你们城里人说的'新冠后遗症咳嗽'。"确实,那种带着草木清香的微苦,比西药片贴着喉咙强百倍,现在我家阳台就晾着百合干,嗓子发痒时揪几片泡茶,看着花瓣在杯子里舒展开花,咳嗽也跟着缓下来了。
止咳讲究对症下药
千万别把止咳中药当万金油!去年春节表弟狂嗑瓜子引发咳嗽,姑父翻出祖传的杏仁让他嚼,结果咳声没止住,倒呛得满脸通红,后来才明白,杏仁分苦甜两种,苦杏仁有微量氢氰酸,能抑制呼吸中枢,但必须炮制得当,现在药店卖的多是经过处理的甜杏仁,润肺效果不打折扣。
同事小李常年抽烟,咳嗽声像破锣嗓,有次看他猛灌罗汉果茶,我赶紧拦下:"你这黄痰多得用鱼腥草!"果然改喝新鲜鱼腥草煮的水后,他吐痰顺畅多了,罗汉果更适合讲话多导致的咽干咳嗽,撕四分之一果肉泡水,喝完整个喉咙都浸在蜜罐里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别看中药温和,乱来也会出事,之前网上跟风买甘草片,当零食嚼得满嘴麻涩,后来中医亲戚急得直拍桌:"是药三分毒!甘草过量会升高血压,咳嗽没治好倒吃出新毛病。"现在我家甘草只敢放在炖梨汤里,放指甲盖那么小块。
还有人把胖大海当润喉糖,殊不知这胖子本性寒凉,邻居张叔长期喝胖大海水,结果越喝越怕冷,舌苔泛白,改成红枣枸杞茶调理半月,这才恢复精神头,所以说中药讲究配伍,单枪匹马乱闯容易翻车。
懒人必备的食疗方子
现代人哪有空天天煎药?教你几个偷懒妙招:
- 陈皮山楂饮:超市买的橘子皮晾干,和山楂片一起泡水,专治吃完火锅的燥咳
- 金桔蜜饯:盐水杀过的小金桔煮软,冰箱腌两周,咳嗽时含一颗比喉糖管用
- 藕汁兑蜂蜜:七孔藕榨汁加蜂糖,对付半夜咳醒特有效
- 盐蒸橙子:橙子顶上撒盐蒸十五分钟,小孩咳嗽不用喂药
上周感冒刚好的朋友试了盐蒸橙子,第二天就发消息说终于睡了个安稳觉,这些法子虽不起眼,却是老辈人咳嗽时的第一反应,毕竟比起冰凉的西药,温热的食补更能抚慰生病时的脆弱肠胃。
中药西治的新玩法
现在中医院也玩出新花样,省中医院的呼吸科主任就爱开"止咳三剑客":前胡+款冬花+紫菀,说是既能化痰又能修复气管黏膜,有次看诊偷听到医生嘱咐患者:"这三味药磨粉装胶囊,出门带着比吃薄荷糖方便。"
更绝的是药房新出的止咳膏方,把麦冬、玉竹、贝母熬成琥珀色浓膏,每天一勺兑温水,同事说她家娃抗拒中药味,结果混在酸奶里咕咚咕咚全喝了,咳嗽照样好得快。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小时候发烧,奶奶总会往粥里撒勺藕粉,那时候不懂,只觉得滑溜溜的挺好喝,现在才明白,这不起眼的白色粉末正是润肺止咳的隐藏高手,或许老祖宗留下的智慧,就